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266|回复: 0

《入菩萨行论》[38] 名义转移-- 索达吉堪布 讲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2013 15:28:53|来自:荷兰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庚四、名义转移:
       假如相续中生起了菩提心,我们的名称以及在轮回中的意义就已经全部提升了。

生死狱系苦有情,倘若生起菩提心,
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

       束缚在生死轮回监狱里的痛苦有情,如果相续中生起了菩提心,那么在生起的当下,他的名称就已经由原来的“凡夫”变成了“菩萨”。当然,这并不是只改个名称而已,不像世间上的名誉会长、名誉主席,光有名称而不起什么作用,在实际意义上,他也具备了名副其实的功德,成为人、天人、梵天、帝释、龙王等无量众生的应供处,无量众生在他面前供养、顶礼、恭敬承事,他完全承受得起。

      很多人会想:这个菩提心是指什么菩提心啊?此处讲的是世俗菩提心,只要对大乘有信心,即使是凡夫人,也能够生得起来。它不像胜义菩提心那样,只是在圣者相续中才有,只有证得一地菩萨以上才能获得,《入中论》中说:只有一地菩萨以上,才得名为胜义菩提心的佛子。这里所说的只是世俗菩提心。还有些论师认为,此处是讲行菩提心(世俗菩提心的一种),是从行为上说的。

       不管怎么样,这种菩提心我们都可以生得起来的,如果生起了这种菩提心,那就可以叫做菩萨了。可能有些人想:我既是凡夫又是菩萨,这会不会相违呢?不相违。因为所谓的“凡夫”,是指我们相续中具足了业和烦恼,而所谓的“菩萨”,是指已经具足利他的心和行为,故二者并不相违。

       这样的菩萨可不可以接受别人的供养、顶礼和恭敬承事呢?完全可以,而且就算接受也不会有过失。假如是凡夫人受别人供养、恭敬顶礼,那他肯定受不起,会有四种罪或别解脱戒里的一些罪业。可是,如果相续中生起了菩提心,那就不会有这样的过失了。

       为什么将生死轮回比喻成监狱呢?大家都知道,监狱里的犯人只有一个小小的空间可容自己活动,除此以外没有任何自由,不要说普通人,就连萨达姆关在监狱里,两边也只是三米左右。同样,轮回也相当于是个监狱,上去最多只能到有顶,下去就是无间地狱,好像蜜蜂被关在瓶子里一样,根本不能超越这个范围。

       众生被业和烦恼的镣铐紧紧束缚在轮回的监狱中,即便是这样可怜的凡夫俗子,如果生起菩提心“从现在开始,为了度化一切众生,我要舍弃自己,利益众生”,那在这个当下(这里的“刹那”就是指当下),凡夫的名字和意义就已经改变了。尽管如此,这并不是说从此以后你自私自利的心一刹那也不能生起。作为凡夫人,虽然发了利益众生的心,但发了心之后,自私自利的心肯定还是会有,还是会做自己的事情,但是你的目标已经定下来了,比如心里想去拉萨,虽然在去的过程中,也要吃饭住宿,难免会有自私自利的心,但你的目标不会变,就是“我要去拉萨”,同样,现在你的目标就是要“利益众生”,从此以后,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会全部改变,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凡夫俗子了。所以,在你生起菩提心的那一刻,你的名称就已经变成菩萨了,平时有些道友经常说“你是老菩萨,你是老菩萨”,如果有了菩提心,这个时候,叫老菩萨也好,年轻菩萨也好,中年菩萨也好,怎么样称呼都可以。而且,此时所有的人、天人、龙王、非人等全部都可在你面前供养。

       此处的菩提心,以前印度的布布达论师等认为是胜义菩提心,后来许多论师遮破了他的观点:如果是胜义菩提心,那么《华严经》等很多经典不应该用金刚钻石 的比喻来宣说,因为世俗菩提心有退失的可能,也有恢复的机会,但胜义菩提心不可能退失。关于是世俗菩提心的理由,《学集论》中也有大量的教证和理证,同时,还说明了凡夫的相续也可以生起世俗菩提心。

       在座的人肯定有菩萨,但以一般凡夫的眼光来看,谁是菩萨我们也不知道,但不管怎么样,就算自己是凡夫,也要在相续中努力生起菩提心。
这次学习《入菩萨行论》,从头到尾都是围绕“菩提心”,这比较适合那些精进的、对大乘有一定信心的、自己的佛性也苏醒过来的人。有些人的佛性根本没有苏醒,一直紧抓住世间法不放,不要说是《入菩萨行论》,就算是再好的论典,不管听了多少遍,因为对轮回、对世间特别执著,也不可能发起菩提心的,这种人我们暂时没办法救。但是,如果自己对大乘佛法有信心,而且种性已经成熟了,那么就像在春意盎然的时候灌溉播种,过段时间就可以发芽一样,菩提心很快就可以生起。当然,没有给他讲经说法,他的种性可能还无法苏醒,但只要有了“灌溉”的因缘,他的种性马上就能成熟,所以,在这种人面前传授《入菩萨行论》,他的相续中应该能生起世俗菩提心,一旦生起了世俗菩提心,那做什么善事都好办了,因为目标已经搞清楚,从此以后做什么事情就会非常容易。

       现在的汉传佛教,有没有真正系统学修菩提心的呢?你们自己也看得出来,很多宗派中几乎都没有。所以,这次我们按照寂天菩萨的论著有系统、有次第地学习,相信很多人的相续中是会生起菩提心的,对我们来讲,这是真正的如意宝。

       为什么说有了菩提心,即使是凡夫也值得众生顶礼呢?《入中论自释》中讲:印度那些将月亮作为天尊的外道,不会顶礼十五的月亮,而是顶礼初一的月亮。同样,佛陀说对佛菩萨不一定要顶礼,但最开始生起菩提心的人非常了不起,佛说应该在这个人面前顶礼。所以,相续中如果生起了菩提心,那就是新的菩萨了,这时别人对我们顶礼,不用说“不要顶礼,不要顶礼”,可以这样说:“你好好顶礼啊,我现在是菩萨了,我今天刚刚生起的菩提心很新鲜,你顶礼的功德很大……(众笑)”

       佛陀在《迦叶请问经》和《宝积经》中也是这样说的:转轮王的儿子生下来后,虽然还不能做国王的事业,但附近小国的大臣民众都应像对国王一样向他顶礼。为什么呢?因为他生于王族,未来必定会真正继承王位(登上王位相当于得一地菩萨)。同样的道理,相续中生起了菩提心,虽然这个人现在还不能直接利益众生,不能像一地菩萨那样将身体化为一百个,一刹那间利益一百个众生,但他已经降生于如来家族中,将来必定会有这种能力,所以对他顶礼是非常合理的。

       这种菩提心不管在什么众生的相续中产生,都值得我们顶礼。佛陀在《毗奈耶经》中说:应该顶礼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对相续中刚刚生起菩提心的菩萨,即使是旁生,也值得我们顶礼。比如有他心通的人,如果看见一头牦牛的相续中有菩提心,或者这头牦牛是菩萨的化身,马上就会向它顶礼,因为它是真正的菩萨。噶当派的教言中也说:如果相续中有了菩提心,这个众生无论住在哪个地区,此地就会成为吉祥的供养处,无论住在哪个国家,此国家也会成为庄严的国土。

       有时候我想:像法王如意宝那样举世公认、没有任何争议的大德,不管从哪个方面观察,他老人家一定是生起了菩提心的菩萨。虽然上师经常谦虚地说自己是凡夫,但这样的菩萨哪怕住世一天,对见闻、接触、忆念过他老人家的众生都有非常大的利益。菩萨跟凡夫是完全不相同的,如果凡夫人给你摸顶,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但如果是菩萨,就完全不相同了,凡是有缘与菩萨见闻接触的众生,都能从中得到无尽的利益。

       既然发了菩提心,我们就应想尽办法帮助身边的众生。如果相续中不要说胜义菩提心,就连世俗菩提心也没有的话,口头上是帮不了任何人的。漂亮话谁都会讲,但只会讲是没用的,只有内心中生起了菩提心,并且想尽一切办法让别人也生起菩提心,在这个过程中,不管他人怎样毁谤你、骂你,你也毫无怨言、不生退悔,这样才可以直接或间接利益众生。

       利益众生是我们最大的目标,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应该去深深思维,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到菩提心的重要性!

        〖在轮回的牢狱中被业与烦恼紧紧束缚的苦难众生,如果能生起菩提心,那么瞬间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名称上可以堪称一切如来之子,从意义上来说,成为人天世间的应礼处。〗

恭录自《入菩萨行论》  索达吉堪布 传讲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