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105|回复: 7

c u 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9-2013 19:12:5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onkey.k 于 7-9-2013 19:58 编辑

南华禅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僧人惠能,姓卢氏,出生在广东新兴,先世河北范阳,三岁丧父,迁居南海。他的父亲卢行瑶席德三年(公元620年)在新州做官,后被贬官,终于新州。庶能生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惠能从小就性情纯淑迁怀,惠性间出,并没有沾染南方的蛮风貌俗。因早年丧父,母亲寡居,家里很穷,没有什么产业。惠能每天都要背着一担柴火到集市上去卖,挣钱养家。

  一天,惠能在集市上听到有人在诵《金刚般若经》,惠能凝神聆听,迟迟不肯离去,又问:"跟谁能学到《金刚般若经》?”诵经的人回答说:"蕲州黄梅冯茂出的弘忍禅师动特此法,说是即得见性成佛。"惠能牢牢记住了这些话,就象一个干渴的人饮琼浆一样。惠能急忙回到家里,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用于奉养老母后,于咸亨(公元670年一674年)年间前往韶阳,途中遇到刘志略。刘志略有个姑姑无尽藏比丘尼,常读《涅磐经》)。惠能听了无尽藏诵读《涅磐经》后,即为无尽藏辨析经文。无尽藏认为惠能不识字,不能正确理解佛经的经义,慧能说:"诸佛的理论,若是只取字面的意思,那并不是佛的本意。"无尽藏尼姑为惠能的深刻见解而叹服。当时,有人劝惠能在宝林古寺修道,惠能对自己说:"我本来是发誓要拜弘忍为师的,现在若是在宝林寺修道,这就违背了我的誓,还不如回家的好。"于是第二天继续前进,来到乐昌县西面的石窟,依附智远禅师,侍座谈玄。智远劝惠能去蕲州寻禅宗五祖弘忍禅师,并说将来我也有请教之时。于是惠能又前往蕲州,不久就见到了弘忍禅师。弘忍看惠能的气质和相貌都很平常,就试着问他:"你从哪里来?"惠能回答:"从岭南来参拜敬礼,只求作佛。"弘忍说:"岭南人没有佛性。"惠能说:"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岂有南北之分。"弘忍又问:"你要作何功德?”惠能回答:"愿竭力劳作,为众僧做些粗活。"于是惠能就留了下来,和杂役们一起做些粗活。

  弘忍为传禅宗法衣,让弟子们说说自己的志向和对佛教教义的理解,神秀说出一首偈语,惠能也和了一首,他们都将自己的倡语题在墙壁上,两人的见解有明显的分歧。弘忍将禅法秘授于惠能,并付与法衣。

  惠能离开弘忍师父,隐居于四会、怀集一带,受尽磨练,即领悟佛理。随后惠能赴南海印宗法师的《涅磐经》的集会,论述风幡之语,印宗法师理屈辞穷,对惠能非常敬服,在法性专为慧能削椎髻,智光律师边受满分戒,所登之坛就是求那跋摩法所筑之坛。跋摩法师已登佛果之位,悬记说:“以后会有肉身菩萨在此受戒。”梁末真谛法师在坛边上种了菩提树,并对众人说:"种此菩提树120年后,当有开悟之士在此树下说无上乘,度无量众。"惠能来后,在此处建立僧房,并在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都符合前代人的谶言。

  上元(公元674年一675年)年间的一天,惠能正在演畅顿悟法门时,忽然惨然不悦。众人问道:"你怎么突然没有情绪了?”惠能说:"迁流不息,生灭无常,我的师父今天圆寂了!"于是移住宝林寺。当时的刺史韦据命惠能住大梵寺,惠能坚辞,就来到双峰曹侯溪。

  惠能在曹溪大倡顿悟法门,并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义学,流行日广,成为佛教禅宗的正系。

  惠能在曹溪大倡顿悟法门的事迹传到了京城,武太后和孝和皇帝都曾降窒书召惠能进京,神秀禅师也曾在皇上面前极力推荐惠能。皇上还派宦官薛简前往曹溪,惠能却称病不起,他是要效法前代的慧远法师足不出虎溪的事迹。皇上只好又赐惠能摩纳袈裟一缘、食钵一口、编珠织成经巾、绿质红晕花锦巾,绢500匹,以充供养。又舍出新兴旧宅作为国恩寺。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又敕令韶州修惠能所居寺院的佛殿和方丈,装饰得非常庄严华美。延和元年(公元712年)七月,惠能令弟子在国恩寺修建浮图一所,并令尽快修成。惠能于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八月三日突然示疾,异香满室,白虹属地,饭后沐浴更衣,弹指不绝,气息微弱,双目紧闭,不久就谢世了。这时高山上的石头倾堕,大河的水源枯竭,群岛连声哀啼,猿断肠而鸣咽。惠能终年76岁,当年十一月迁葬于曹溪之原。

  惠能的弟子神会,与孔门中的颜回一样。神会在洛阳荷泽寺崇树惠能真堂,兵部侍郎宋鼎作碑文。神会序宗脉,认如来以下西域各佛祖外,震旦(指中国)共六祖,画出他们的形象,张挂起来。太尉房靖作(六叶图序)。因惠能端形不散,就象坐在那里入定了一样,四川僧人方辩为惠能塑像,就象真人一样。惠能生前曾说:"我死后,必有善心男子来取我的头,你们不要怪他。”有人忆起惠能的这句话,就在塑像的脖子上加了一道铁环。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果然有个汝州人,受人之托,带着刀子来砍塑像的头,欲带回去供养。僧人们听到敲击铁器的声音,才赶来将这个汝州人捉住。

  广州节度使宋王景,礼拜惠能塔,问惠能的弟子令韬无生法忍义,宋王景闻法欣喜,向塔乞示征祥。不一会儿,异香袭来,阴雨蒙蒙,这异香和阴雨却只限于寺院周围。

  唐肃宗曾下诏征惠能的弟子令韬,令韬却称病不去,只是遣人带着传法衣钵进呈肃宗,肃宗又发还回来。 

     宪宗皇帝给慧能追封谥号"大鉴",塔"元和正真"。唐代末年,每逢正月十五日,迎慧能真身进城,为百姓祈福。

  大宋朝平定南海后,韶州盗贼周恩琼焚烧寺塔,大火将要延烧惠能肉身,两个僧人将肉身抬走了。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太宗敕令重新建塔,又改名为南华寺。











2008091209534154.jpg
发表于 6-9-2013 21:28:2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IMG_090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13 21:30:4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9-2013 19:08:3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091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9-2013 19:24:5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0917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9-2013 20:02:2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9-2013 20:13:4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key.k 于 7-9-2013 20:16 编辑

http://www.gzgxs.org/html/gxcs/detail_2013_08/12/15.html


民谚云:“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广州光孝寺位于广州市光孝路109号,是岭南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广,规模最为宏大的寺院。寺址本是西汉南越王赵佗玄孙赵建德的府第。三国时,吴国骑都尉、易学家虞翻被流放南海,居此讲学,时人称为“虞苑”。因苑中多植苛子树,又称“苛林”。东晋隆安年间(397—401年),译佛教重要论典《舍利弗阿毘昙》的罽宾国(今克什米尔)高僧昙摩耶舍在此创建佛殿,名王苑朝延寺,俗称王园寺。


    刘宋元嘉十二年(435年),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于此建立戒坛和毗卢殿,又称为制止寺。求那跋陀罗不仅是翻译了《杂阿含经》、《胜鬘经》、《楞伽经》等重要佛经的著名译经家,也是中土禅宗建立的重要禅师,其翻译的《楞伽经》为禅宗的宗经之一。梁天监元年(502年),天竺神僧智药三藏飞锡广州,从释迦牟尼佛证道处带来一株菩提树苗,植于寺内。大通元年(527年)九月,禅宗西天第二十八祖、中土初祖菩提达摩西来中土,曾驻锡寺内。陈武帝天嘉三年(562年),中国佛教史中的三大译经家之一真谛三藏南下广州在寺内译经,译出了《摄大乘论》、《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大乘唯识论》、《俱舍论偈》等重要论典,推动了中国南北朝时代摄论宗和俱舍宗的成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9-2013 18:51:2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key.k 于 8-9-2013 18:55 编辑

广州光孝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