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938|回复: 0

毛泽东的家庭经济收支账 连江青都这么节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5-2007 00:42: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dir="ltr" align="left" style="MARGIN-RIGHT: 0px;"><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nbsp; 从1964年开始,吴连登在毛泽东家里当了12年“管家”。在这12年中,毛泽东家里的每一笔经济收支账目都由他经手,认真填写收支报表,附上发票和收据,每季度请毛泽东、江青阅示,然后向中央警卫局财务处上报、封存。最近,他介绍了毛泽东的家庭经济收支账。<br/><br/>&nbsp;&nbsp;&nbsp;&nbsp; 毛泽东和江青各花各的钱,各记各的账。毛泽东的经济收入有两个方面:一是工资,二是稿费。毛泽东的工资原定一级,每月600多元。1958年后,毛泽东主动提出把自己的工资由一级降为三级,直到1976年逝世止,每月仅404.8元。&nbsp;他的账很好记。每月交党费10元,房租、水电、租用家具、地毯等费用加起来80多元,冬季加四个月取暖费40元,合计一百二十五点零二元。另外,吃饭每月一百多元,吸烟、喝茶八九十元。即使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等地接见外宾,每喝一杯茶,也按规定交一角钱,一般二十天左右去结一次账。除此,李敏、李讷和江青的姐姐的生活费也由毛泽东负担。毛泽东稿费多用于购书和资助民主人士。韶山来人看病和身边工作人员生活困难,也从稿费中拿钱帮助。另外,在一个月工资不够用时,吴连登写申请,要求从稿费中补贴。但需经毛泽东亲自阅批后方能取钱。<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江青任文化处长时工资每月一百元,后调至九级,二百四十三元。“文革”中林彪讨好,说江青待遇应当和邓颖超一样,背着主席将九级改为五级。林彪出事后,在清查中被发现,毛泽东特别生气,对江青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江青也感到问题严重,写报告要求将工资退到原来的九级,多领的全部退还给国家。<br/><br/>  毛泽东家这些经济收支账,有账有据,真实可靠,实际上就是那一阶段毛泽东的生活实录。读了这份珍贵的材料,让人感慨万千。从一九六四到一九七六,面对复杂而动荡的国内状况和国际形势,毛泽东要管的大事不计其数,对他来说,家庭的经济收支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完全可以推开不管,“难得糊涂”嘛!但他偏偏抓得很认真,而且管得很严:一、和江青各花各的钱,各记各的账;二、每季度,亲自审阅账据;三、动用稿费,需亲自审批。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且健康状况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亲自过问这些生活琐事呢?当然绝不是闲着没事做,而是出于一种缜密的考虑。据我分析,不外乎四个方面的原因:<br/><br/>一是不让江青借他的名义乱花钱。主席深知江青爱出风头,会乱花钱,对她早有防范。“各花各的钱,各记各的账”,就是要她按照自己的收入去安排,像普通人一样,过正常的生活。<br/><br/>二是保证每一笔经济收支都做到公私分明。据历史昭示,官员的腐败都是从公私不分开始,想方设法化公为私,损公肥私。讲廉洁,就要划清公私界限。毛泽东一辈子生活简朴,大公无私,进城后家庭开支主要靠自己的工资。不管收支怎么紧,也绝不沾国家一分钱的便宜,连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接见外宾喝的每杯茶也严格地按规定缴钱。这些事虽小,却容易混淆公私界限,如不亲自把关,难免有人出于感情或其它目的给予“通融”和“照顾”,那样,就很难保证自己的清白。<br/><br/>三是不让家庭成员借助自己的地位和威望谋私。当发现江青私改级别、多领工资后,不但进行严肃的批评,还要她降到原级别,并退还多领的钱。<br/><br/>四是严格控制稿费支出。由于出的书多,毛泽东有一笔很可观的稿费。但他一直把这笔钱交给中央办公厅保管,主要用于购书和资助民主人士,或帮助韶山来看病的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解决生活困难。如果哪个月工资不够用,需从稿费中补贴,则由吴连登写申请,还要经自己亲自批准后方能取钱。在“文革”中,江青几次闹着要动用毛泽东的稿费,都被主席顶了回去。由此可见,采取这样严格地控制措施是完全必要的。<br/><br/>&nbsp;&nbsp;&nbsp; 后来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在“小事”上不糊涂,亲自抓家庭经济收支账目,也是他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高贵品德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他老人家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br/><br/>&nbsp;&nbsp;&nbsp; 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常常在小事上装糊涂,在经济上公私不分,甚至睁一眼闭一眼地“搞灰色收入”,还把这种违法乱纪的行为视为“小节”,听任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打着自己的招牌,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关系,在外边胡作非为,出了问题又想尽一切办法包庇掩护,结果连自己也被拖下水。这种因小事胡涂、小节有失而导致腐败、自毁前程的沉痛教训,多得数也数不清。认真读读毛泽东的家庭经济收支账,在“小事”上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廉洁自律,防微杜渐,把好个人和家庭生活上大大小小的关口,无论对党、对国家,还是对自己和家属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都是有好处的。&nbsp; 再留意新闻,当海峡对岸国务机要费、特支费、SOGO礼券案以及郝龙斌家水电费等闹得欢时,我们,更应对老人家这颗伟大的灵魂,肃然起敬。</font>
        </p>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