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957|回复: 6

妙祥和尚答居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1-2008 17:14: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strong>妙祥和尚答居士</strong></p><p><strong><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99%" align="center"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tbody><tr><td valign="top" bgcolor="#e4f8f0" colspan="6"><strong><span class="tpc_title">【妙祥和尚答居士】请师父慈悲开示,发菩提心的重要性?</span><br/><br/></strong><font size="2"><span class="tpc_content">摘自“妙祥和尚 二〇〇七年对沈阳 鞍山等地居士的开示”<br/><br/><br/><br/>菩提心和慈悲是一个,有了慈悲的人才会有菩提心。我们必须知道,有了菩提心,才与佛心相应;没有这个菩提心,与佛心是不相应的。<br/><br/>菩提心就是成佛的种子,也就是说悟后起修。什么叫悟后起修?也就是见性,就是发菩提心,所以才开始修行。没有菩提心,我们在修行路上,还是盲修瞎炼的。所以说菩提心很重要。<br/><br/>怎样去发菩提心?这个就是一个关键地方。有的人认为,我嘴上说,我在佛前跪着发愿,这就是发菩提心。原先体清老和尚讲,他说这是“牙疼咒”,你发这愿是牙疼咒,不解决问题。所以说必须建立在戒律清净的基础上才能发菩提心。<br/><br/>戒律清净,不光严守五戒要清净,同时眼耳鼻舌身意要守住。不再往外去听,不再往外去看,不再向外去感受,不再追求,对财色名食睡要放下。只有这样,久而久之,因缘成熟的时候,这个菩提心就会突然地发起来。<br/><br/>这个菩提心发起来的时候,就知道什么是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这个菩提心发起来的时候,他都不会退转的。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不会退转。<br/><br/>有的说,我以前发的菩提心,后来我又退转了。你退转那个恐怕不是菩提心,就是(以前)随便发一发愿,以为是菩提心,实际上还不是菩提心。菩提心必须建立在戒律的基础上,非常严格,丝毫不犯,不管有人没人都要严持戒律。<br/><br/>我跟大家讲,比如说吃饭。不管你作为居士也好,作为僧人也好,就这饭和菜两碗,一碗是饭,一碗是菜。当给你(行堂)打好的时候,必须次第吃。不能说这个菜呀,有白菜有豆腐,我先吃豆腐得了,这个豆腐挺好吃,(别说)不行,我(是)先把豆腐吃了再吃白菜。这是不允许的。必须在你最近的地方,是白菜就吃白菜,是豆腐就吃豆腐,如果是辣椒就吃辣椒,如果是咸菜就吃咸菜,要次第往上(前)吃。饭也是这样,比如这一碗饭里,可能有馒头有米饭,你必须遇到什么吃什么。不能说是我先吃馒头,或先吃米饭,不允许有任何分别。不允许分别,这又是戒律,又是定力。<br/><br/>如果一个人不能守这个戒律,你定从何得?连个饭你都克服不了,你的定力哪去了?见个饭见个菜你都被转了,是不是?何况成佛的大事,你更不用谈了。眼前这个饭你都做不到,跟谁说都没有用。你求佛菩萨,求谁都没有用。不如求你自己,就是严格去做,不管有人没人,你都应该这么去努力的。<br/><br/>只有这样去做,你才会有清净的戒律和定力,由戒生定。由戒生定,这个定是长期的,不是我打坐一会,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那就算定力了。那算不算定力?算定力,但是你不长久啊。如果戒律清净了,二十四小时都在定中,这不一样。<br/><br/>曾经在五台山时,有个师父和我一起去台怀镇。往回走的时候,他就跟我讲:我这一生啊,最喜欢就是修禅了,没出家之前我就喜欢禅定,我现在是天天坐禅。正说着天就下雨了,刚开始落雨点,他把我扔下就跑回去了,跑到山门里边去了,我呢,还是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就挺有感叹的,我说你这个“定”修的,连个雨点都扛不住啊!自觉不自觉就跑了。<br/><br/>所以说打坐是一个方面,但更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显出我们的定力和戒律来,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是最主要的。戒律清净了,定力也自然上来了。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有智慧。那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菩提心,所以就发菩提心。<br/><br/><br/>有了这种智慧,我们就与佛相应,我们就找到了菩萨的心和佛的心,我们就知道怎样去做菩萨,去成佛。否则我们只是说“我要成佛”,喊是没有用的。必须找到这条路,你才能去做。</span><br/></font></td></tr><tr valign="bottom" bgcolor="#e4f8f0"><td colspan="6"><font size="2"><img src="http://www.zhfs.org/image/wind/sigline.gif" align="absBottom" alt=""/></font>
                                                        <br/>《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br/>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br/>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br/>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br/>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br/>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br/>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br/>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br/><br/><br/><br/>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br/>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br/></td></tr></tbody></table></strong></p>
发表于 22-1-2008 17:15: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99%" align="center"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tbody><tr><td valign="top" bgcolor="#e4f8f0" colspan="6"><strong><span class="tpc_title">【妙祥和尚答居士】:吃肉与受报</span><br/><br/></strong><span class="tpc_content"><p><strong></strong></p><p>摘自“妙祥和尚 二〇〇七年对沈阳 鞍山等地居士的开示”</p><p>【居士问】:请上妙下祥法师慈悲开示,我一顿饭吃猪肉了,还吃鱼肉,十个大虾,五辛菜,请师父开示,将来受报是不是一一还命。<br/></p><p>【妙祥和尚开示】:<br/><br/>吃多少还多少,这是因果。这个还不还命,就看你能不能还得起。你要说吃这个肉,你能还得上这个肉,那可能命还在,要吃过多了,恐怕这命就没有了。所以说千万别吃,还吃十个大虾,你吃多少啊!(众人笑)这哪行啊,所以千万千万别再吃。<br/><br/><br/>我现在都后悔,在(过去未学佛前)对众生不敬,吃众生肉,那想起来就可怕。因为你不知道众生和我们都有一个佛性,都有这个贪生怕死啊,就是都对生命怜惜、爱护,所以千万千万不要吃众生肉,吃什么还什么。<br/><br/><br/>比如说有的人腿疼,什么原因呢?就是吃众生腿上的肉。有的是脚脖子疼,脚指头疼,因为他就吃猪脚、牛脚、羊脚、鸡脚啊,吃这些个。有的肩膀疼,因为爱吃鸡膀子,吃哪报哪。中医是讲吃哪补哪,实际上是吃哪报哪,这一点都不带错的。<br/><br/><br/>前些日子,可能是去年的事。有个居士,她从膝盖往下的腿部疼,不能打弯。后来她问我,她说师父,是不是我做小姑娘的时候,专门给那个蚂蚱,把大腿底下的一节给掰掉,就留腿上头那一骨节。看着蚂蚱腿疼得在地上乱蹦。她说我当时一看到它那么蹦可高兴了。所以她这回的果报,也得到这块了。不吃药、不治疗还挺好,还能强一点。越吃药越治疗越疼。她学佛了认识这果报,所以后来逐渐就好了。你想一想,多重啊?所以说,杀众生必然有果报的。因为你杀众生,都进入你的种子识里了。</p></span><br/></td></tr><tr valign="bottom" bgcolor="#e4f8f0"><td colspan="6"><img src="http://www.zhfs.org/image/wind/sigline.gif" align="absBottom" alt=""/>
                                        <br/>《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br/>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br/>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br/>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br/>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br/>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br/>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br/>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br/><br/><br/><br/>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br/>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br/></td></tr></tbody></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08 17:17: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99%" align="center"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tbody><tr><td valign="top" bgcolor="#e4f8f0" colspan="6"><strong><span class="tpc_title">大悲寺妙祥师父关于护生开示</span><br/><br/></strong><span class="tpc_content"><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229469"><br/><br/>(2007-4-7 0:10:14)<br/><br/>居士问:<br/>阿弥陀佛,在家居士知道了应该不杀生,但是有的时候,做饭的时候米里边有虫子或者是菜里边生虫子,这个时候扔了米和菜吧,有的时候扔多了可能是浪费,要是不扔又杀生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请师父开示。<br/><br/>师父答:<br/>对护生这一块,应该是尽全力去护生。比如说,今天如果为了救一个虫子,你可能今天得挨饿,怎么办?宁可饿。如果为救一个虫子可能要我们的生命,我们怎么办?应该把生命舍去。别看一个虫子,一个虫子也是我们前生父母、未来诸佛,所以我们这么看,我们宁可为这个前生父母、未来诸佛去舍掉生命,我们都值得,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去研究这个菜是舍和不舍的问题,宁可物质上浪费了,应该承担这个责任,宁可去将来受这果报,也不能杀害众生,这有个正确的选择。<br/><br/>另外,有很多的事情是一种考验,为什么这么讲?过去我闭关的时候,曾经有一次我捡到一个虫子,它就很软弱的趴在那地方,我就给它捡起来了,我以为它没有什么能力,它有个长嘴,突然的就顺着我的手扎下去了。原先我有愿,我说愿意为众生舍掉自己生命及血和肉,虽然是这么发的愿,但是经历考验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这虫子一扎我马上这手就躲开了,意思你别扎,就一种怕疼那种恐惧的心理,后来这个虫子就不扎了。后来我一想我这个念头错了,应该叫它扎,我怎么叫它扎它也不扎了,后来没有办法我就拿针把手挑破了,叫它喝血,它也不喝。所以我们应该接受这个考验,有很多的众生只是考验我们。有时候我们心里虽然是发愿说为了众生舍掉生命也愿意,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尽未来际,但是真正考验的时候我们往往都考验不成功,我自个就有这个体会,就是平时我们在护持众生上我们还有吝啬心,舍不得自个的血和肉,一点痛苦也舍不掉,所以你想度众生是不可能的。<br/><br/>我们在度众生上,救护众生上要不惜生命,比如说走道,走到一个山涧里,有一个独木桥,这个桥中间有个虫子,如果你踩了这个虫子尸体你可能就过了这个桥,如果你不踩这个尸体就可能掉进山涧里,在这种选择上你选择是哪条路?你选择是活和死?那作为我们佛教徒来讲,应该是救护众生为第一。我曾经发过愿,如果在这种条件下我宁可选择死亡。虽然豪言壮语是说了,但是在事实上能不能做到这还是一个考验,那个死亡并不是说人人想做就能做到的,这得平时不断的培养,从口中舍,从我们的行为上去舍。比如说刚才那个居士提到了那白菜有虫子怎么办?那我们就得想办法把这个虫子放生,一点点挑出来,给它充分的粮食和充分的菜叶,而且不能随便的给扔掉,扔到垃圾箱里就完事了,象这样的虫子,菜叶应该放在背阴、潮湿的地方,菜叶还能生长、还能活,虫子也能活得时间长。另外,米不能随便撒,你撒其他虫子就给搬走,连虫子一起搬走了,应该放在一个塑料袋里,挂在树上,这样它能活着,口还不要封死,另外还不要让鸟把这米给吃了,米吃了连虫子一起吃了,这些事都得考虑到。所以说,救护众生得需要很多复杂的事情。<br/><br/>不光要救活的,包括死的也是一样。我们这次大悲寺行脚,每次行头陀,都是把这地上死的众生,比如压死的蛤蟆等等的众生的尸体,比较大一点的,都要给它埋葬,给念往生咒。95年的时候,走到北京,正好是有两个蛤蟆,死的,我和性空师父就用方便铲就给铲起来,就给埋了,当时就有两个人,道上并没有多人,就两个人,其中有一个人看到了,跟那个人讲:“这才是真和尚呢。你看看他把那个死的他都给埋了,真有慈悲心。”所以说,我们就是要爱护众生,把所有的众生看成自己父母一样,自己父母的尸骨必须掩埋的,这样才不断的培养我们的慈悲心。<br/><br/>包括还有一些带有众生味道的实体和形象的,都是不能用的,比如说现在有那个素鸡、素肉,这些东西都是不能吃的;包括还有一些动物的画,比如说绣了一个床垫,带有众生的形象,这都不能用的。因为你觉得它是个死的,但它一旦进入我们思维里它就会变活的。我给大家再讲个具体例子,在96年还是97年?忘了,在我闭关期间,原先我有一个浴巾,就是坐的,那里绣着两个大黑的蝴蝶,就是那个纺织品绣着两个黑蝴蝶,原先准备是盖腿,后来一看有蝴蝶就不盖腿了,也不能坐了,怎么办?就准备给它掩埋。掩埋了又怕这个众生来回靠,来回到(?)这个虫子怎么办?给它烧掉得了。后来我告诉我一个徒弟,说你到那灶坑里给它烧掉了。后来他就去了,刚要放到灶坑里,等他出来的时候,当时就突然飞来了两个这么大的蝴蝶,黑蝴蝶,就围着他前后跟着转,就围着他身转,从他手心里转,来回跑。当时他就愣住了,他说反应这么快?虽然是一个假的蝴蝶,一个布织的,如果你去爱护,这个心,所有众生都会欢迎的,都会欢喜的。所以我们应该不光是不吃众生肉,包括众生的一切形象我们都要爱护,因为一切众生都是前生父母、未来诸佛,我们当真的一样,它就会灵了。所以说,应该以这个心来护持众生,这才可以。<br/><br/>刚才跟大伙说了,爱护众生,我们要尽全力去爱护,而且特别是在末法时期,这个护持众生太重要了,因为我们都在六道里轮回过,每个众生都是我们的前生父母、未来诸佛,你想成佛,你不爱护众生是不可能的,因为众生相就是我们的形象,它和我们自性是没有啥区别的。特别是现在这个末法时期,想成就、想有福德因缘,首先就得护持众生,这是很重要的。好,这个问题答到这儿</div></span><br/></td></tr><tr valign="bottom" bgcolor="#e4f8f0"><td colspan="6"><img src="http://www.zhfs.org/image/wind/sigline.gif" align="absBottom" alt=""/>
                                        <br/>《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br/>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br/>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br/>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br/>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br/>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br/>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br/>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br/><br/><br/><br/>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br/>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br/></td></tr></tbody></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08 17:16: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99%" align="center"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tbody><tr><td valign="top" bgcolor="#e4f8f0" colspan="6"><strong><span class="tpc_title">【妙祥和尚答居士】:平时很注意持(不)杀生戒,但一念间不注意就造杀戒,怎么处理?</span><br/><br/></strong><font size="2"><span class="tpc_content">摘自“妙祥和尚 二〇〇七年对沈阳 鞍山等地居士的开示”<br/><br/><br/>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杀戒分几种,有远方便、次方便、近方便。什么是远方便?就是你的意念,念头,起了一个杀心,这个最轻。次方便,就是说你要采取行为。比如说有一个众生,你准备拿脚踩他,刚开始没有拿脚的时候,心想到要杀,这就是远方便。当你走到跟前的时候,采取了行为,但没有结局,这个过程叫次方便。当你把这个众生杀死的时候,就已经结罪了,这个罪是最重的。这罪有不同,一念之间不注意,就造杀业。<br/><br/><br/>杀生戒,这个就看你意念之间,还是远方便,还是次方便,还是近方便,结罪不同。杀(其它类)众生,这个罪可以通忏悔,能忏悔。杀人不通忏悔,这个应该知道。</span><br/></font></td></tr><tr valign="bottom" bgcolor="#e4f8f0"><td colspan="6"><font size="2"><img src="http://www.zhfs.org/image/wind/sigline.gif" align="absBottom" alt=""/></font>
                                        <br/>《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br/>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br/>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br/>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br/>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br/>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br/>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br/>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br/><br/><br/><br/>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br/>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br/></td></tr></tbody></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08 17:16: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99%" align="center"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tbody><tr><td valign="top" bgcolor="#e4f8f0" colspan="6"><strong><span class="tpc_title">【妙祥和尚答居士】:放生有什么好处?我想通过放生使我子女孝顺,孩子学习进步,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吗?</span><br/><br/></strong><span class="tpc_content"><p>摘自“妙祥和尚 二〇〇七年对沈阳 鞍山等地居士的开示”</p><p><br/>这个确实是有的,因为佛经讲,放生得生,常行放生,是常住之法。(编者注:《梵网经》云“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放生得生,你放别人生,别人就放你的生;你救别人命,别人也救你的命。</p><p><br/>常行放生是常住之法,你常常放生就得长寿,在世间就立得住。有的人到处都有善缘,就因为他前生放生。</p><p><br/>有的法师讲法,就一个人听,说:哎呀还有你这么一人听。人家说,不是我来听,因为你坐那板凳是我们家的,我等着拿回去。(众人笑)一个人都没有,不是讲得不好,而是前生和众生没有结下这个善缘。</p><p><br/>什么善缘?该救的不救,所以你到时候讲法也没人听。听法里有很多的人,大部分都是前生的善因缘,没有这个因果他不来听法,你叫他来,他也来不了。人生见一面就有三生的缘分,过去、现在、未来。</p><p><br/>我们常行放生,我看大家不少人要放生,都想自己将来有很多的徒弟,我看可能是有这种想法吧。要多放生。咱们这里的师父也都爱放生,我说你们放生吧,全给做一做(仪规),将来你们徒弟也多了,也好管理。你别像我不爱放生,徒弟呆几天烦了就走了,放生没放好。</p><p><br/>放生的好处,可以减少疾病,能培养我们的慈悲心。很多人有重大疾病,通过放生马上就好转了。原先本溪有一个领导,他得了白血病。那时候我刚到本溪,居士去问我,说你看,他得白血病怎么办?用什么办法?我说你放生。正好他上天津,那天把天津所有海里的物全都买掉了,拿几辆车载了就往海里放去了。可能是就放了那一次。过了可能是两三个月吧,这人出院了,到现在还担任领导工作,病好了,原先已经(被医生)判处死刑了。所以放生我们能得健康。</p><p><br/>另外放生能得慈悲,诚心放生就有个慈悲心,消灾免难的,慈悲即如来嘛。你比如说,盘锦有个居士,他就常行放生。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好一点,经常拿着汽车不断地放生。后来他就遇到一场官司,这场官司挺大,他被排在黑社会七号人物。他自从放生、学佛以后,跟这些过去(不好)的朋友就不能见面,一见面就头疼,头疼受不了,必须得马上离开,离开以后头就不疼了。最后他干脆只能打打电话,就不能见面,一连续将近三年多的时间,没有和他朋友去来往。后来他朋友就犯错误给抓起来了,认为他是“军师”,把他排在七号人物。最后通过调查一看,什么事和他都没有联系,最后就被释放了,平安地回到家里。</p><p><br/>这例子就说明,他放生以后,避免了很多的灾难。要是常常(和不好的朋友)在一起,你说也说不清楚。再参与那里,肯定是逃不出这个牢狱之灾,所以放生非常好。还有一次,他来咱们寺院,就在现在弥勒佛雕像前面那里,他正要往回走。刚要上车,还没上呢,旁边这个小卖店(卖香)的人就说:哎,你那车轱辘怎么掉了。他那车都是好车,一看这车轱辘已经脱离了,掉了。这个给他吓坏了,如果这个车继续开,稍稍一加速,车毁人亡的事故就跑不掉了。还没等上车,这个别人就发现了这问题,又避免了一场大灾难。所以他对放生坚信不疑,现在还放生。</p><p><br/>放生非常好,放生使我们的恶缘变为顺缘,比如孩子有的学习不好,或者有的来讨债的,通过放生可以解除冤仇。另外放生使我们延寿。看过很多以前所写劝善的古书。有的走到半道,看到鱼鳖买来放生,一看是什么龙太子又是什么的,这样给放了,人家保他去升学。这故事太多了,通过放生有很多的感应。通过这个,本来不应该考上学的,最后考上了。因为他有个善心。功名的问题,第一是德,第二才是学问,培养德对我们来讲太重要了,确实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p></span><br/></td></tr><tr valign="bottom" bgcolor="#e4f8f0"><td colspan="6"><img src="http://www.zhfs.org/image/wind/sigline.gif" align="absBottom" alt=""/>
                                        <br/>《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br/>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br/>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br/>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br/>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br/>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br/>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br/>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br/><br/><br/><br/>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br/>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br/></td></tr></tbody></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08 17:19: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2">为什么我们总是轮回?总是修道,总是不精进?打打坐,修点儿禅定,怎么没有太大的反应呢?有时候你刚修完禅定,张口几句话,“咣咣咣… …”都漏出去了,就这么漏出去了。等你说惯口以后,禅定的时候,刚想定下来,快要证得无漏的时候,突然你的恶口——禅宗的“漏”马上就现前。那时候你想不说也不好使了,因为你的恶语已经说惯嘴了,到那时就已经形成了这个漏洞,生起了这个法,顺着你的那个漏斗全漏出去了!那时候你想控制它,你想抓、你想咬牙,用什么定力都不好使了,你痛苦万分啊!本来马上就可以了脱生死的事情,甚至马上就可以证到某一个境界问题的时候,你按都按不住它。打一个不好听的比喻,好比你想上厕所,肾脏又不好,裤子当下就湿了,你想咬牙都不好使,它也往外出,它可不容你控制的。但是你要是肾脏好,这种现象就没有了。虽然我们有这些不足的地方,但是由于我们不造口业,就不会造成这种状态的,这也是一样的。由于我们造了口业了,它已经坏了,而且里面已经起了一种漏的根了,在那里摆着,只要你有一点功德,它都给你漏出去。它专门漏你的功德,你有多少东西它就装多少,像个破口袋似的,你装多少粮食都会从这个洞一点点漏出去。所以这个口业特别的重,人这一天忍住了,不说什么闲话,而且能够心里放得非常平静,就算你心里忍不住,口要是能忍住,也同样有功德。忍住了以后心里是暖乎乎的,因为法在那里。久了以后它逐渐要结果,而功德逐渐地攒满。如果你有点好处,就说来说去的,刚攒的这么点好处,慢慢地就消耗没了,心里一片空白,一片空虚,所以口业的过恶非常大。一般的口业都这么大,起心动念都这么大,何况说僧众之过,那就更大了。因为僧是三宝呀!什么是三宝?那是我们的命根,我们的家,就象人回家一样。比如说想要回家,只要顺着这条道直接走就行了,你不但不走,还要刨这条道,说这条道太烦人了,我要给它刨掉,你三刨两刨,你还能回到家吗?就像人坐船似的,本来要想渡苦海,你硬要拿个小刀去挖个洞,把船挖个窟窿,觉得好玩儿,挖来挖去,你能渡过苦海吗?一旦挖穿了,你就会沉没大海里。所以说僧众过就这么厉害。我们现在修行就等于在大海航行一样,说僧众过就等于在大海里航行时把船给凿个窟窿,那能不沉底吗?有一点洞,都会把你的船毁掉的,何况你再亲自去凿?<br/><br/>&nbsp; 过去有无始劫来所造的业力,我们都堵不过来,何况你再新造个洞呢?那就更坏了,洞上加洞,那我们能不沉没吗?所以说,修行不是别人的事儿,就是自己的事儿。这么大个事情自己还不注意?就连我们自己为了世间财都得守各种规矩,何况我们为了无上的法财?了脱生死的大事你再不去做,你说不是太傻了吗?所以大家不要顺着自己的习性,说惯的嘴,走惯的腿,嘴要是说惯了,它停不下来呀!“哒哒哒… …”没完没了,一句话重复来重复去的,别人听着都觉得太招人烦了,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起心动念便是轮回!你说一句话不知道轮回了多少次,你不说话都轮回,何况你说话了?说话了以后,那多少念,多少念就是多少轮回。我们每天都在轮回之中,每一念不知道轮回了多少次,甚至几百次,几千次,就这一念都这样,何况我们念念都在起心动念,那不更厉害了吗?你说话能不用思维吗,能不去想吗,能不观照吗,你这种观照不是反观自观,而是放逸,是往外观。往外观就是起心动念,哪有外?起心动念就是外,不控制嘴就是外,眼耳鼻舌身意一起往外观,最后你能不轮回?而且是大轮回,在哪里?不是地狱,就是畜生,再就是人,大部分都是。一般说恶口的,特别是谤僧的,主要是在地狱罪,为什么是地狱罪呢?你谤到根本了,谤到法王那去了,什么是法王,佛法僧就是法王,是三宝,三宝是佛的化身,你都谤到国王去了,这还了得,就是世间法也不允许。一个普通人如果自称自己是法王或是骂国王,那国王能不抓你?不杀你头。把你关监狱里去?世间法都不允许,何况是佛法。你谤的是法王,更不允许了,绝对不允许。就算法王能原谅你,法王下面的护法也不会原谅你。所以说口业造业无边啊!身三口四,特别是口业。咱们今生能够出家、能够学佛,我们首先就得到一个宝贝——少造了很多口业。身、口、意业,特别是口业,我们少造了多少啊!我们今生就应该感到非常地自豪。而且我们非常感谢佛和菩萨,给我们有这么一次机会让我们出家修行。我们是大福报人!前生不知有多大的福报见过佛!今生才会这样子,所以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机会,一定不要造口业。如果你不造口业,那将来就是佛世。什么是通往回家的路?不造口业就是回家的路!你不用另外再找一条路了。我想再找一条回家的路,这边拆路,那边又修路,你能修到家去吗?本来挺好的一条路,你硬是在旁边把这条主要的干线给拆了,在旁边再搭一条路,他可能么?所以一边毁路、一边造路,不等你造成这条路,就堕落地狱里去了,结果一事无成。自己造自己毁,你以为你能行吗?回到刚才佛说不许任何人造口业,就是这样。就是世间也不允许人造口业。比如邻居有点什么恶事,不能出去说。父母的事情不能去讲,兄弟的事情也不能讲,包括自己孩子的过失都不能讲,邻居、师长、就连村子里的傻乎乎的人的过恶也不能讲。世间法都不能讲,包括我们出家了,知道有很多的众生即是前世的父母、未来的佛,所以所有的众生都不能讲。有人不就讲了一句话么?那是现时现报啊,那真吓人啊!一个鸟叫得不好听,“呱呱呱”地叫,正好有人在那里唠嗑,它却使劲喊使劲叫的,有位师父听那只鸟叫得挺难听的,就说了这么一句:“怎么叫得这么难听”。当时我就想制止他,因为我当时在止语呢,用手比划一下示意他不要说,但是来不及了,刚说完这一句话,那只鸟“噌”地一下飞走了。等他知道了不应该说的时候,他马上内心就缓过来了,那已经晚了,鸟永远会记住你诽谤他,将来非要受果报不可。你以为鸟听不懂啊?这一下子他就受了教育了,再也不敢说众生的过失了。确实教育人啊!</font><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08 17:19: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span class="tpc_title">《口业之过》上妙下祥法师开示</span><br/><br/></strong><span class="tpc_content"><font size="4">文字</font><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文字</font>《口业之过》<br/><br/><font color="#87ceeb">文字</font><br/>时间:二○○一年十一月初八上午。<br/><br/>地点:海城大悲寺<br/><br/>缘起:对寺院的僧众所开示。是针对很多学佛人、包括僧人对当前,很多僧人或者寺院说三道四,而犯下口业而开示的。特别是常年护持大悲寺或者经常来大悲寺的居士,经常议论其他寺院及僧众如何如何,同时也针对在大悲寺修行的常住僧人,而开示的。虽然严格持了佛陀戒律,精进的修行等,但不能贡高我慢,产生我执上的分别,而说僧之过......<br/>&nbsp; &nbsp; 本文由大连亲莲师兄,根据录音发心整理。<br/><br/><br/>&nbsp;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早就应该学这个了。因为这个问题很容易犯的。这个不光是僧人容易犯,沙弥也犯,而且有很多的居士也犯。什么原因犯呢?由于不懂,不是他故意想犯的,就是平时的习性造成的。说僧过恶,即说僧的过失和恶行,由此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有的人还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前几天有位居士说这本书是别有用心,他心里非常不平,并不是说他不想好或反对什么,而是由于他的正见不足,而且不知道法的真相。所以他认为这个书不正确,他是从世间法来看的,并不理解佛的真义。所以这个问题很容易导致犯过失,而且这种过失一旦造成了,你修了多少天都不如一念正确。说僧过恶是很容易堕落的。我们大家的修行,很容易犯口业,这个口业不光是你们犯,我们有时候心里稍稍不平,或者就算善意说了口言,也造业的。<br/><br/>&nbsp; 这所谓的善意是什么意思呢?是我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嗔恨心,事实上你说出来本身就带有嗔恨心了,只不过是微细的。你不知道,所以你觉得没有起心动念,或者你没有说什么,但是这句话你只要想说出口,在你微细的种子里已经起变化了。我们不知道,我们以为自己脑子里的粗妄想所说出来的叫做心动,但是你不知道,不用说你把话说出来,就是你写出来、想出来就已经是在造业了,何况再从口里出来。你想能不造业么?话从哪里生出来的?它得有个出路吧?这句话怎么生出来的?为什么外界演给你看?为什么你眼睛的六根能看到?为什么到你的心里不能吸收?而且往往又通过你心里说出来?这个已经是我们起心动念了,我们以为是正常的,实际上堕落已经开始了。<br/><br/>&nbsp; 这个微细的变化只有菩萨、罗汉才能看到,我们很难看到这些东西。因为我们看不到不等于没有,所以起了一念的错觉、一念的恶心,我们都会马上天地昏暗。包括甚至退道心一起,马上就天地昏暗。<br/><br/>&nbsp; 就算这个事情不是你的,是别人的,你思维一下别人怎么会起这样的心呢?就在你这样思维的同时,你也同样地跟着起了变化——天地昏暗,甚至地狱现前。只不过我们的粗妄想,不具备天眼通、慧眼通,所以我们不知道。但是,不知道不等于就没有啊!等我们知道的时候早就晚了!你什么理都讲不了了,跟谁讲去?所以千万要注意这一点。恶语最伤人,一个伤他人,一个伤自己,特别是对方的事情。比如说有人犯了一个过失,我们去说,至于对方有没有受损失暂时放在一边,仅仅你想说的这一念就像人把斧子往空中扔,这斧子能砸到虚空吗?能把虚空破掉吗?破不掉。而且最终这个斧子还得落下来,从哪里扔的还得落到哪里去,还得砸你。又像人仰天吐口水,你吐出去的口水它不会被粘在天上,还得落下来,这是自作自受的。你想想,多厉害的事情啊!不光是佛法不允许这样做,就是世间法也不许这样做,世间教人隐恶扬善。少说别人的过失。过去有个人,他同别人一起开会时,有人提出一个关于其他人隐私的问题,虽然大家集在一起开会,当时这个人就制止了这种说法。因为一个人隐私的问题,只能个别地去解决,如果在公众的场合,一旦提出来了,本来有很多人不知道,因为你提出了一种攻势,说了一些别人的隐私,让所有人都知道,你叫这个人怎么活呢?第一,会把他本人的名誉毁坏,而很难再活下去,第二,等到说完他,我们的心已经变坏了。等到说完它的时候,后来这个人就制止大家,咱们讨论点别的事,就说这件事情我们没有看到,不要乱说。就这一念的好心,结果怎么样了,大家马上止口不言了。咱不说别人有什么感想,对方确实是永远地感谢他,至于他知不知道,那是另外一回事儿。后来大家有的出国了,有的在国内的也非常惦记她。一念好心做功德无量啊!所以我们千万不能造口业,口业不能造,说僧过恶就更不能造了。<br/><br/>&nbsp; 就是世间法都不允许我们造口业,比如说有的人行为不轨,道德不好,有时候看到了,就得装着看不着似的。你要有起心动念也不行,它也污染你的那个心,不由自主地你就堕落到他的情趣里去了,你要是起心动念在那里分别好坏,弄不好你就堕落那里去了,这样都不行。何况我们看完了以后起分别,再说好说坏,我们的心就已经开始变化了。不是外境变化了,是我们的心变化了,是我们修行当中最大的一个忌讳。本来修得挺好,很努力,但是由于嘴不好,说了别人的过失,别人还没有怎么样,我们的心先变坏了,这时我们就吃了大亏。不是大家愿意说,而是大家由于没有勤学正法,不知道这一关。过去古人绝对不让揭发人家的隐私,或是揭发别人的过失,都要隐恶扬善,扶正不一定要破邪。你只要称赞好的方面,那个邪气就站不住了。你有时候又想扶正又想说出不足的地方,反而造成另一种麻烦。因为我们还是凡夫,弄不好就被说话这种嗔恨心所代替,所以说僧众的过恶是非常大的,佛讲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身三口四,口业最重,我们很难止语,不说话,这个很难。因为我们平时不知道止语的功德。都以为说话很正常,成天活着不说话能行?那不闷死了?再说我说话也没说什么过分的东西。我们根本就察觉不出来。每句话都有它的过失,张口就有过失。你说好说坏都有过失,有时候不说出来才是真正的好。比如你说好话的时候,能不起心动念吗?这个东西太好了,你这件事做的真好,你说好了能不起心动念吗?你不说好,你的心非常地平和,而且反而是一种真正的好,心好才是真正的好。而且能达到无漏,你这个好虽然称赞了一些事情,能起到一些好的效果,但毕竟是有漏的好。所以我说的意思是大家尽量往真正的好上去使劲儿。一定要心好,要无漏。好话都有一定的漏洞,说多了以后,当我们闭关了、以后止语了,才知道我们平时说话都在喋喋不休,就好话有时候也是没完没了地重复,满足自己的想法和欲望在讲话,并不真实。所以说这个好话,都起心动念,都会有漏的,何况我们说恶话呢?恶话不光有漏,而且它首先污染我们的心。说一遍就等于又往种识里种一遍。种了一遍以后, 马上就开始一天一天地加深,半个月以后你如果不忏悔不拔出去,他就深得最后很难拔出去了,就这么厉害啊!</font><br/><br/></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