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105|回复: 2

[狮城生活] 【原创】潇洒看南洋之婚礼(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8-2008 15:41: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上周末参加一同事的教堂婚礼,算来在新加坡已经参加几十次具不同形式的婚礼了。因和新人的关系,也有不同程度的参与。总结一下与各位分享。 &nbsp; 在新加坡结婚,很多都会经过准备、注册、迎亲、婚宴几个步骤。&nbsp;&nbsp;&nbsp;&nbsp; <br>1、准备 <br>&nbsp; 新加坡小,一般人上学、乃至工作后还是与父母同住的多。问其原因,无非省事,省钱,图方便,有老妈照顾,等等。&nbsp;&nbsp; <br>&nbsp; 新加坡85%的家庭都住在由政府设计、修建的政府组屋(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简称HDB)。第一次直接从政府购买HDB享有价格优惠,小一点(100平方米居住面积)又不在市中心的套间,工作不久即能负担得起预付款及银行贷款。&nbsp;&nbsp;&nbsp;&nbsp; <br>所以年轻人准备结婚就意味着自己买房子搬出去住。结婚的第一项准备是买房。&nbsp;&nbsp;&nbsp;&nbsp; <br>买房: <br>在经济好的时候,政府的建房速度赶不上买房的需求。年轻人在组屋局(HDB)登记后,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能拿到新房。 &nbsp; 不想等的可在公开市场购买二手HDB(享受不到优惠)。有钱人可能去买私人公寓(较贵,占总住房的10%左右)。&nbsp;&nbsp;&nbsp;&nbsp; <br>因为价格优惠,新建的政府组屋不售给单身人士(后来修改为35岁以上的单身可联名申请)。&nbsp;&nbsp;&nbsp;&nbsp; <br>新加坡有个流行的笑话,说嘴拙的男孩向女朋友求婚时只问:我们去HDB(组屋局)登记吧?&nbsp;&nbsp;&nbsp;&nbsp; <br>提亲: <br>父母包办在华人家庭已经绝迹。即使父母、亲属帮着牵线,成不成也完全在于年轻人自己的交往。而且新加坡早年的移民大多受教育程度低,与操着英文的子女的社交圈子脱节,连牵线都没法牵。一般人结婚时,不仅没有提亲,媒人都没有。&nbsp;&nbsp;&nbsp;&nbsp; <br>不过印度人中包办婚姻的仍很普遍。不管子女在哪,受过什么教育,职位多高,其配偶都可能是父母通过自己的社交圈子、算好生辰八字选的。结婚前会安排双方见一、两次面。据说有些年轻人开始不愿被安排,不过自己找的如果父母不满意,则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特别年龄大了后,印度人大都随遇而安,更不会对父母挑选的人生伴侣过于挑剔。&nbsp;&nbsp;&nbsp;&nbsp; <br>订婚: <br>现在很少人会经过订婚这道没有法律效力的手续啦。如果父母是商人,或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也许会借着给子女办订婚宴社交。&nbsp;&nbsp;&nbsp;&nbsp; <br>聘礼:&nbsp;&nbsp; <br>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虽然聘金跟聘礼已失去实际的意义,但作为一种形式还很普遍。常见的是未来的婆婆送儿媳妇四点金,即金项链、耳环、手镯和戒指。 &nbsp; 特别籍贯为潮洲的新加坡人,最重礼俗。不仅男方要给四点金,新娘在婚礼那天还必须穿戴上。&nbsp;&nbsp;&nbsp;&nbsp; <br>很多年前,范文芳还在一部《四点金》的电视剧里饰演媒婆一角。&nbsp;&nbsp;&nbsp;&nbsp; <br>拍婚纱照:&nbsp;&nbsp; <br>新加坡的年轻人相当多选择只拍室内的婚纱照。可能是新加坡太热,也许地方太小,能选择的景点不多。 &nbsp; 即使拍室外,新人也偏爱简单的造型。象台湾式的以花草作背景,在像簿上作彩色装潢,再配以充满爱意的文字一直没能流行。&nbsp;&nbsp;&nbsp;&nbsp; <br>选黄道吉日:
<br><br>即选注册、迎亲和婚宴的日子。一般迎亲和婚宴会安排在同一天,为照顾宾客,这一天常选在周末或公共假期。选吉利的日子,简单的是翻黄历看当天是否宜婚嫁。复杂一点的会敬神拜佛求签,或找大师算生辰八字。 &nbsp;
<br><br>新加坡人结婚大多由新人自己负担费用,结婚的仪式和日期自然就以年轻人的意见为主。所以也有人喜欢选择在有意义的日子举行婚礼,比如情人节(2月14日),全不管黄历上怎么写。 &nbsp;
<br><br>在东南亚的华人圈里,阴历的七月是鬼节(也叫中元节),人们都避免在这个月举行婚礼(实际上中元节里忌讳办任何大事,如买房、搬家、开公司等)。
&nbsp;&nbsp; <br>2、注册 &nbsp;
<br><br>新加坡《妇女宪章Women's Charter》规定,新人必须到婚姻注册局(Registry of Marriage,简称ROM)、或由注册官(Registrar)主持的仪式注册结婚。注册官有限,因此注册、特别在注册对数很多的日子,需及早申请。 &nbsp;
<br><br>前面提到很多新人注册是为了申请购买有价格优惠的政府组屋,因此,很多新人并没把注册当成真正的结婚仪式。注册只是双方家庭简单地庆祝一下。
&nbsp;&nbsp; <br>证婚人:
<br><br>注册首先要找证婚人。证婚人多为父母亲,如果新人为外地人,父母亲不来,就找朋友——和国内不同,这里基本上没有找领导的。 &nbsp;
<br><br>注册怎么说也是大日子,这天的新人和客人都会穿得很正规。男人简单,挺一点的西装即可,实在讲究的打个蝴蝶形领结(香港称“戴煲呔”),或是租考究的礼服。新娘很多会作新衣,女孩子嘛!
&nbsp;
<br><br>仪式:
<br><br>如果在注册局注册,新人到了就先登记排队。很多对新人在大厅里等待着叫名字。新人被叫到名字,就和证婚人一起进去注册室。 &nbsp; 注册仪式相当的不够浪漫。先是检查身份证,确认新人和证婚人无误。然后注册官宣读标准证婚词,新人回答,签名。证婚人签名。
<br><br>合影一、两张还行,再多的话,工作人员就要请大家离开——后面排队的新人在等呢! &nbsp; 为了情趣,不怕麻烦的新人选地点注册。
&nbsp;
<br><br>地点:
<br><br>如果不是在注册局注册,就需要自己找地方和找注册官。常见用来注册的地方有旅馆(正式的晚宴或简单的下午茶),度假村(专门按天成套出租的别墅,方便露天聚会或烧烤晚会),饭店(正式的午宴活晚宴),住大洋房的有钱人也可以在自己家、或私人俱乐部内,等等。 &nbsp;
<br><br>为了图方便,也有新人选择在这天拍室外的婚纱照——景点和服装就只要准备一次了。
&nbsp;
<br><br>教堂婚礼:
<br><br>如果两人都同是天主教徒、或同为基督教徒,可选择在教堂注册。大一点的教堂都有具注册官资格的牧师。<br>有些新人在礼拜堂里举行婚礼,看起来象电影里的效果一样肃穆。因其严肃,则婚礼最好不拖得过长,否则等起来很辛苦,那来宾就感觉不到应有的神圣了。<br>现在很多年轻人也选在读经室里进行,大概是读经室里能更随意一些。有些读经室里很大,能容纳数百人。在这里,可用投影将新人的婚纱照象幻灯一样放出来,配上浪漫的背景音乐,别具一番风味。<br>新人入场后,牧师祝福是重头戏。如果牧师够风趣,能够引起来宾(须知很多不是教徒)共鸣,时间长一点也无所谓。注册官牧师讲话会讲些婚前辅导课程的情形,着重提醒新人自己的责任。牧师宣读引用福音段落的证婚词,新人回答。然后注册仪式和在注册局一样:新人签名,证婚人签名。<br>偶尔也会有些不一样的步骤,如双方母亲和新人一起点蜡烛。<br>&nbsp; 新人感恩后,常会有自助餐。自助餐的铺张奢华程度常常视是否会再请客人去婚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7 15:53:40编辑过]
发表于 17-8-2008 16:24: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p>good!</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8-2008 23:13: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em50]hao dongx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