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2945|回复: 1

[兴趣话题] 佛典故事 - 共相怨害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12-2016 02:20:55|来自:北美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典故事 - 共相怨害喻
這是《百喻經》裡的一個小故事,它以譬喻的方式來說明佛教的義理。
    從前有一個人,和朋友有了不愉快而相互瞋恨,因為瞋的關係,心裡生氣而憂愁不樂。另一個人就問他:你今天為什麼看起來這麼憂愁、這麼憔悴呢?他回答說:因為有人毀謗我,但是我目前沒有力量,不知有什麼方法可以報復,所以一直在憂愁。這個人聽了就對他說:毘陀羅尼咒可以傷害對方,但是這個咒有一個害處,就是它在還沒有傷害到對方之前,會先傷害到自己。這個人聽了非常高興地說:請你教我,雖然這個方法會傷害到我自己,但是只要能傷害對方,即使先傷害自己也在所不惜。聽了這個故事會覺得匪夷所思,怎麼會有這樣的心行呢?但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心行。

陀羅尼是梵語,中文意思是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就是法之根本、法之精髓。當掌握了關鍵,則相對應的法、或是文、或是義也就都能掌握了。也就是從簡單的概念或方式,來幫助駕馭複雜的事物。它是幫助眾生學習的一個善巧方便的方法,所以有各式各樣的陀羅尼,譬如聽聞佛法,而想辦法發展一套記憶的方式,使不會忘失,這是一種陀羅尼;找到一些關鍵的方式,使容易理解它,這又是另一種陀羅尼;學法的時候,每一個階段的目標和循序漸進的方法,也都是一個陀羅尼;又譬如九九乘法表對於學算術來講,也是一個陀羅尼……等。

故事中的毘陀羅尼,其實就是指我們的瞋恨心。由於習氣的使然, 一旦起了瞋心,如果生氣的情緒沒有得到適當地排解,接下來的心行就是思索著要如何報復,持著報復的心而不捨,就像持毘陀羅尼咒一樣。因此,在還沒有報復到對方之前,這個瞋的心行就已經先傷害自己了,眾生都是這樣傷害自己而不自知啊!
发表于 4-6-2018 05:44:54|来自:北美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