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559|回复: 7

[兴趣话题] 道说《六祖坛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2-2020 17:01:40|来自:香港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祖坛经之一开篇:讲《六祖坛经》之缘起:何为“道”
同学们,“道教·上古修真一脉”的课程今日启讲。
道教博大精深,内容非常广,要找到一种能使大家更快更好入门的方法,经过一番思考决定从《六祖坛经》开始讲起。很多人一听,道教怎么讲佛教禅宗的内容呢?当我们真正明白什么是“道”,就不会这样问了。
什么是“道”?道可道,非常道,道无所不在,无所不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三千大千世界,宇宙内外……道无所不在。可以在星空中、月亮里、太阳上,可以在外星间;道在峨眉山、青城山、华山、泰山;也可以在城市乡村的凡尘之中。既可以在高楼大厦,也可以在乡间小道。“道”还可以生发出任何学说。所以世界上没有什么地方没有道,道无所不在。佛教的书,难道里面不蕴含着“道”吗?科学里难道就不蕴含着“道”吗?这样说来,讲解佛教的经典,也就不觉得意外。
更重要的是,六祖慧能本身非常特别,在他之前佛教不是中国的。佛教起源于印度,2500年前一位印度王子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创立了佛教,然后经过非常漫长的时间由一位重要的人物——达摩老祖将佛法从印度带到中土。他首先见到了当时的梁武帝,跟其对话聊天发现“话不投机半句多”。梁武帝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达摩老祖没办法,只好渡过长江到了嵩山少林寺,在那里别人还是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所以就天天面壁打坐。根据史料记载,达摩老祖在少林寺嵩山坐了九年,这便是著名的“达摩老祖面壁九年”。这个过程的佛法还是属于印度佛教,然后一代一代向下传,传到五祖弘忍手中,弘忍后来收了一个小徒弟,这个人就是慧能。
慧能有一个偈子非常出名,“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弘忍看出慧能是可造之材,就在一个夜晚偷偷把他掌握的所有佛法精髓传授给慧能。慧能得法之后,按照师父的指示,悄悄地离开了,十五年之后才开始在南方传教。在中国历史上,六祖慧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是第一位没有争议的公认的佛祖。他成为佛祖,这里有很多秘密,在此课程中我会一点一点告诉大家。
当大家把该系列课程听完就会明白,为什么上古修真一脉是道教的精华?为什么第一课要以佛教的经典来作为入门知识?这里面大有讲究。大家姑且把问号留到课程最后,自然就知道了。
慧能的《六祖坛经》标志着佛教真正地中国化,而佛教之所以能够中国化,得力于中国的儒家、道家。儒道两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发表于 7-2-2020 17:03:03|来自:香港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中国上古修真法脉的传承方式
古代地球上曾出现过四大文明: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中国。其他的三大文明都已消失不见,没有被传承下来,只有中国的古文化没有断代,一直传下来。很多人不明白,其实是得力于道家传授的方式。
在上古黄帝时代,甚至更古老的一万年以前,道家就存在。只是一直以来,他们对于传承秘密修炼神仙的这一门学问和修炼的技术非常讲究,是“一线单传”的方式。每位师父修炼到年龄很大时才去找他的徒弟,找徒弟也讲究,或许要走很多地方,看徒弟的善根、天性是否纯良,慧根是否适合修炼,此外还要讲缘分。一旦找到之后,师父就会把此法脉中所有的道法都传给他,这种传承的方法非常严密,称为“六耳不闻”。
《西游记》之真假美猴王这一集中有个假孙悟空“六耳猕猴”,其实是个比喻,暗示了道家古代的传承方法——就是只有师父的两个耳朵,徒弟的两个耳朵,四只耳朵可以听到口诀。这个秘法,没有第三个人的六只耳朵可以听到,说听到的就是假的。所以“六耳猕猴可以听到任何声音”这一故事暗示古代中国修真一脉用的是口耳相传的密法。这种方法看起来很保守,不能普渡众生,得道的人非常少。但正是这种方法,才使得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可以将其文化的精髓——道,秘密传承下来,且纯粹正统,而以此为基的华夏文明才不断层。因为历史变迁中,改朝换代时很多新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觉得某些东西可能对他不利,就会将其灭掉。比如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烧毁了很多书籍。当然,历史已经证明这种方法很愚蠢,既不聪明又不高明,秦国第二代就亡国了,根本就没有长治久安。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位古代圣人——大禹治水的经典故事。大禹的父亲治水,用堵的方法,看到哪个地方水多了就去堵,怎么能堵得住呢?水是无孔不入,到处流动的,而且洪水泛滥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是堵不住的。大禹很聪明,他发现堵的方法只能管一时,治标不治本,所以他采取疏导的方法,最后取得非常成功的治水效果。同样道理,统治者对人民用“堵”的方法管理也是不高明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文字狱”,说错一个字、写错一个字就属于犯罪被关起来,这也是不高明的,国家会变得越来越落后,被动挨打……最后灭亡。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清朝就是这样毁灭的,据说当时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老百姓很高兴地跟他们一起去,为什么呀?不得人心呐!所以因势疏导的方法才是高明。
再回到“道家的传承”,正是这种秘密传授的方式才躲过了历史上很多类似的灾难。比如中医都是祖传的。现在中医的水准就越来越差劲了,好的中医很少。为什么要祖传?知道的少才可以保留下来,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东西到处瞎嚷嚷,每个人都知道,说不定哪天统治者就把它灭掉了。除非遇到一个开明的统治,那是人民的福气。唐朝为什么灿烂辉煌,在中国历史上达到了顶峰?就是因为遇到了李世民,他把道教作为第一国教,当时家家户户都有一本《道德经》,那是一个很开明的时代。当然我们现在也正值开明的时代,可以传播很多古代的学说,不然我就不会讲这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2-2020 10:48:17|来自:香港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祖坛经》中的秘密
我们发现《六祖坛经》里有一些奇怪的地方,比如六祖慧能得到师父秘密真传之后连夜悄悄走掉了。第二天怪事就发生了,那些师兄弟听说他得到师父传法和衣钵后跑掉了,大家就去附近追他,想把他杀掉。来追杀他的人实在太多了,他就躲在猎人队里装成一个猎人,天天在那里狩猎,大家不觉得很奇怪吗?想过没有,那些人是什么人?是五祖弘忍的徒弟呀!是佛教的教徒啊!他们的品德难道连普通人都不如吗?为什么要去追杀一个师弟?而且追杀了整整15年!更何况师父已经传法给他,他已经成为五祖认可的传人了。这是一个大秘密呀!不值得思考吗?这个先按下不表,以后我会慢慢细说。
第二个大秘密,当时达摩老祖传授下来的修行方法是什么呢?打坐!面壁九年,天天盘腿,打坐静观。这套佛法去哪里了呢?在谁的手里传下来呢?据历史记载,在神秀那里。神秀是慧能的大师兄。他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他留下来的方法,他的佛法,他的修炼,就和达摩一模一样,教他所有的徒弟天天打坐、参禅、静坐观境。
我们再看六祖,他又是怎样传授徒弟的呢?大相径庭,完全不一样。所以六祖和神秀还在人间之时,中国的佛法就已经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北方的神秀,另一派为南宗(慧能到了家乡南方广东一带),即“南能北秀”。南宗慧能和北秀不一样,他是吃饭的时候,可以修行;睡觉的时候,可以修行;走路的时候,可以修行;到山上去观桃花,桃花片片,风景如画,有个出家弟子看到桃花片片向下飞而开悟。这里面有更大的秘密,以后我们慢慢讲。
不管怎样,大家要记住:三千大千世界,没有哪一个地方没有道。没有道,那就是很差、很低的学问、知识、法门。这就是为什么道教上古修真一脉的第一讲,选的是佛教《六祖坛经》,其中的奥妙就在这里,道无处不在!
大家要明白:佛法,也是道法。不仅仅这一本经书,所有的佛法都是道法,里面都暗含道。道是整个宇宙的本源,我们所有人,不管是哪一派别的宗教徒,都是道所生发出来的。大地、天空、星球、金木水火土、五行八卦……这些都是道所生发出来的。人类都是道所生发出来的,那么其中的伟人是不是呢?当然是了!圣人是不是呢?当然是了!教主、佛祖,是不是道所生发出来的?那当然也是了!这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上古修真一脉略述
人间所有修行方法,里面也都有道,只不过层次有高低,水准不一样。此外我们的悟性、感悟和状态不一样,同一部经典收获就不一样。如果真正能够进入修真一脉的高境界再去看佛教《金刚经》,那就是一个“道”。道教最好的法门是“内丹术”,而“内丹术”最好的方法就是“性命双修”。佛教讲大彻大悟就可以了,就断烦恼了,而道教“上古修真一脉”的传承认为大彻大悟了,那就踏上了修行的大门,你正好可以修行了,接下来你得有能量。打个比喻:一个科学家大彻大悟了,知道火箭到底该怎么制造,火箭的原料需要什么能量,他都知道了,这叫“大彻大悟”。但是如果没有真正地下苦功建造火箭,没有把这些能量原料放在火箭里的正确位置上,大家想想火箭会飞起来吗?能够冲出大气层吗?能到宇宙中去吗?不能的。这就是道教与地球上所有宗教的区别。其它宗教信上帝、信神就可以了。为什么能普渡?因为简单呀,信就可以了!而道教修真一脉为什么传播这么少?太少太少了!因为太难了,道教的五术:山、医、命、相、卜,全是技术,你得去学习。比如山就是修炼方法,要采集天地之能量、灵气,山林之灵气、能量,日月之精华。得有采集方法,还要天天练。功夫功夫,要花时间练,非常不容易。所以说道教传承得很少可以理解的,和科学家、高级厨师、世界冠军都很少是同样的道理。
道教也有方便法门,比如东方长乐世界就有一位非常慈悲的天尊,只要和道有缘,早晚默念“太乙救苦天尊大慈悲”,那么这一世生命结束的时候,天尊就会亲自来接引他飞升到东方长乐世界。到了那里之后,不生不灭,永远没有轮回,这就是方便法门。之后再继续修行,慢慢地向上走,成为大罗金仙。其中也有很多次第,我们慢慢地了解。道教修行,法门众多,3600门,门门都有术。
山医命相卜的“命”是什么呢?从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来分析推算先天带过来的金木水火土的能量,阴阳的能量,从而看出有什么缺陷?有什么潜力?通过修炼,潜在能量的可以大增,缺少的能量可以得到补充。有的人天生缺木,东方木,但是他不懂每天面对西方修炼。西方属金,金克木。他本身木的能量就很弱,先天缺少,向着西方,金天天冲击他,能量更弱。不仅修行很难成功,可能他的身体、运气都越来越差,甚至到某个年龄大病一场。我知道的就有很多修行人,不仅仅没有得到养生之道,还大病一场,甚至因病去世。真的很冤枉。为什么?他不知道“命”!孔子曾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连命的走向、自己的潜能在哪里都不知道,就不是君子。
“相”是什么呢?比如一个人的面相里有很多奥妙。手相、指纹也有很多奥妙。还有山的形状、龙脉等都大有讲究。有的是风水宝地,有的是穷山恶水。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刁民就是有反骨,天天愤愤不平,对这个世界什么都看不惯的人,多住在穷山恶水、土地贫瘠,长不出好庄稼的地方,风水肯定不好,这些都叫做“相”。 
“卜”是什么意思?占卜就是用三个铜钱起卦,通过这个卦相可以看出什么地方可以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什么地方可以投资,什么地方不能投资。或者寻仙访友,到底是青城山有缘,五台山有缘,还是峨眉山有缘……这些都可以知道。如果什么都不懂,那么就会走很多弯路,自己还不知道。修炼到高层次,还可以知道自己的前世、前世、再前世……这个人是从哪个世界投生过来的?都可以知道。这些都来自于道家传承,都是高超的法门、法术,就是技术、技能的意思。希望大家坚持学完《六祖坛经》及整个道说系列,就会有很大收获。如果有这个慧根,听完之后可能忽然开悟了,就开始修真的能量积累。
好的,今天我们先讲到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2-2020 10:48:53|来自:香港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祖坛经之二
行由品第一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慧能行由得法事意。】

道教的时空概念
《六祖坛经》第一品:行由品。行,行道的行,行动的行,行走的行;由,是由来,来龙去脉。行由品主要是慧能以自述的方式,讲了他从出生成长到学习修行,得到道法、佛法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序。
“时,大师至宝林”。“时”就是当时的意思,那个时代,那个时候,有那么一天,可以这样理解。因为古代的文字比较简练,简单的一个字就代表很多意思。所以“时”既代表当时的时间,也代表当时空间上的地理位置。道教里面的天文学,是以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代表时间和空间。10个天干和12地支组合起来,既可以代表时间,又可以代表空间。比如说时间,甲子日、甲子月,年、月、日、时都可以用60甲子来代表。空间也一样,子水代表北方、甲乙木代表东方、丙丁火代表南方,申酉金代表西方。人的身体上也是一样的,丁火代表心脏、丙火代表小肠、乙木代表肝脏、甲木代表胆。所以道教总结的这一套知识,非常精简,化繁为简。把整个宇宙森罗万象归纳起来,是非常科学的,可以说是超科学。很多学说的源头都来自于道家,比如经络学说。不过要内观自照,就像李时珍所说“唯反观者,能照察之”。印堂里面有一个天目穴。修道的人通过打坐,把这个穴位打开,之后它可以闪光,通过放出的光芒向里面看,就可以看到人体的经络和五脏六腑。这些都是通过修炼可以得到的,也是人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潜能。大多数人一生都不能发现,就是佛教说的无明状态。
“大师”是对六祖慧能的尊称。我们现在还比较年轻,活着的人一般不要称大师。在我们的文化中,中国是一颗东方明珠,其特点就是比较含蓄、谦虚。一般来说要盖棺定论,百年之后,世上的后人发现你确实在某一方面很有贡献,那就可以称为“大师”。比如诗仙李白,在诗词这方面的成就,登上了整个古代的最高峰,所以你可以说,李白是大师,杜甫也是大师,又比如画家齐白石、张大千,这些人都可以说是大师。
一般对修道人有下面几种称呼:第一种“先生”。从古至今,能够给人讲课或者拥有某方面知识可以帮助他人的人,都可以称为“先生”,对于有知识的人,这是一种很好的称呼。第二种“老师”。如果路遇年龄偏大的人,想要问路时称其为老师,是很好的称呼。第三作为修道的人,可以称为“道士”。“道士”看似一个简单的称呼,其实在古代也是一种尊称。说明是有修为、有道德、品行佳的人,对社会呈现的是很善的、慈悲的一面。道士是有“道”之士,“道人”也是一种尊称。年龄偏大一些的也可以称其为“道长”。
“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这一句说明慧能当时已经惊动了当地的最高长官,已经有名望了,不仅仅是在民间游走说法。刺史属于当地的最高长官,相当于市长、市委书记等,也带上他的部下到山里去请六祖慧能大师出山。
“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就是到了一座寺庙,县城里条件很好的讲堂,然后开始给大家讲课。有的人来到世上,一出生先天条件就很好。道教用推算命理的方法,可以发现某些人天生就是读书的材料,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命局里官星或印星很旺,就说明在古代科举中,可以中状元、进士、秀才,放到现在就可以考清华、北大。这也是他上一世有所学习,带过来的一种福报。有些人官方的文化学不进去,但是偏印很旺,说明他还是很能学习的,但不是官方规定的文章学问,可能适合修道、修佛,或者学习一些技能,比如做木匠、厨师或修车等,就可以做到顶尖。另外还有一些人,不管怎么学习都没用,因为他命里没有,但是带了其它的,比如财星很旺,很小就做生意了。义乌、江浙一代的人学历不高,开始做生意的年龄很小,十多岁就摸爬滚打实践出来了,如果他命里带有财星,以后就可以做一个大企业。所以说人不是生而自知的,而是要通过后天努力地学习,必须要有老师的指点。道教的说法叫“仙人指路”、“点化”,佛教叫做“开示”。让你的大脑打开,思维发光发热,这样一下子就明白了,禅宗就叫开悟了。这些都需要有师父、有老师,而且还要依据你的根器进行引导,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这是“为众开缘说法”。
很多人喜欢修道、学佛,到处游走,还没有遇到善知识的缘分,只能看看网页,看看书,但是外面的知识很乱的,因为百度词条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上去编写,免不了有很多错误。特别是一些高深的修行方法,比如道家的内丹术,是不可能在网上查到的。人世间越是高级的东西,拥有的人就越少。如果你发现一个东西,人们都不知道,可能正是一种很高级的东西。同仁堂这么厉害,就是因为它传承下来很多中医秘方。还有一个有名的上市企业云南白药,它拥有一个白族的秘密药方,就有这么大的特效。茅台酒也是秘方,其他酒厂做不出那种香味儿,特别高级,而且当地的水质也不一样。
我们学任何知识,要明白其中的道理,那种高层的、高端的知识,可能不容易遇到、听到、学到,是需要慧根、福报和功德的,需要方方面面的很多因缘。
修真一脉的小周天
“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慧能到讲台上坐下来,然后准备开讲。下面坐了很多人,官员三十多位,高级知识分子、儒宗学士三十多位,相当于现在清华北大的教授,还有出家者、居士、普通人等一千多人,一起在下面行礼,准备请师开示。“愿闻法要”就是我们自愿地、心甘情愿地想听,修行是怎么回事?佛法到底是怎么回事?法要即是指要领在哪里。这就非常重要,当一个人学了很多知识之后,有时脑袋有点混乱,为什么呢?因为他可能不专注,今天学一种,明天学一种,后天又道听途说了一种方法,最后发现效果不好,静不下来,坐下来心绪纷乱,心里烦恼。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就是因为没有得到要点,没有找到里面的精华知识到底在哪里。而这种修行方法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看上去好像差那么一点点,实际上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比如很多人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知道了一种“小周天”的修行方法,可以在人体两条经脉(督脉、任脉)中运转。于是就用心里的想法去引导气的流动,然后好像微微有点感觉,就认为“哦,我已经修好了,小周天已经通了”。但是他发现一个现象,这个小周天是通了,身体上患病的地方还是没有好,不够健康,为什么呢?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貌似在转小周天,差也差不了多少,其实已经错到千里之外了。因为修炼小周天,不是人为地去打通,人为打通只是停留表层,没有进入深层的地方。按中医的说法,把人体分为六个层面。最表层叫做太阳,这是表皮的地方,然后继续向里面走叫少阳,之后是阳明、太阴、少阴,到最里层是厥阴。只在表皮上运转小周天有用吗?有一点用,比如小感冒、小伤寒,是有一点用。问题是很多人都是慢性病,心脏不好,肾脏也不好,肝经也是堵着的,身体很弱,这样的小周天对他就没什么意义了。真正道家修真一脉,慢慢传承下来的小周天并非如此,而是在内丹的基础上去自然运转打通。
每个人小腹部肚脐下面有个空间很重要,在修行上相当于人体的能量库。命运里面有火库、木库、水库、金库等,相当于一个房子,里面可以放很多东西。“下丹田”相当于人体能量的一个库房。我们不断地把能量放到里面,当你把金木水火土五行能量,加上阴阳的变换,达到圆满之后放入下丹田,它就会像一股温泉,自然向下流动。到会阴之后,这个能量还继续向下走,到最低处后会向后面流动,慢慢到达尾闾就非常不容易通过,很多修行人,到了这个地方就会停在那里,感觉很难受,很不舒服。不修炼、不静坐时什么感觉都没有,一静坐体内能量库装满了,向下流动到尾闾处。这里成了一个关口,相当于军事上的一些险峰,只需要几个人守就可以了,随你千军万马过来,这里就这么狭窄。你来了之后,我只要放火,或者用石头从山上砸下来,再多的人也没办法过去,这就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入”。历史上最有名的诸葛亮,善于火攻,都是在这些关键、险处才能成功,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可以。
同样,尾闾关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好像不好,实际上很好,好在哪里?正因为很难,一旦通过之后,说明你的金木水火土的能量很足。冲过尾闾关,就会到后面的命门,到了命门之后,继续向上走,就到夹脊关,继续向上是大椎,然后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方“玉枕关”,就在后脑勺的位置,因为狭窄,位置不直又很弯,所以很多人也是到此无法通过。
我过去见到过好几个修炼小周天出了偏差的人,什么偏差呢?他感到有一股能量从后背一下子冲到后脑勺,就过不去了,这种感觉就像《西游记》里孙悟空头上戴的紧箍咒,而且平时不静坐时也有感觉,他就不敢练了,过了一两年之久,这种感觉才逐渐消失。因为能量不断地消耗,他又没办法把小周天真正练成。这些都属于没有掌握好方法,没有人护法,没有好的老师去引导。
其实《西游记》是一本好书,真正指导修行的一本书,但是用的都是暗示隐语,没有人把其中的秘诀说给你,大家还是搞不懂,不知道为什么。小周天的关口冲不过去的时候,需要继续积聚能量。如果能量不足,可以采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经常到一些名山大川去走动,去一些古老的地方体验体验,站桩或静坐,能量就补充上了,然后你就可以穿过这些关口。冲过去之后,能量会流到头顶的百会穴,这个地方叫“天门”,将来有很大的作用,现在按下不表。
一个人超凡入圣,就是通过“百会穴”,这个地方打开就叫“天门”,没打开就叫“百会”。一般人百年之后,灵魂要离开身体,从下边走的这种人最多,能从上边走是少之又少的。只有两种人可以,第一种是大善人,一辈子做了很多善事,修桥铺路、救人一命或是救了很多人,这些人可以向上走;另外一种修道的人,把天门打开了,可以元神出窍,他可以从上面走。这些方法都需要明师点化,而且每一步都或许遇到难题、麻烦,甚至很多难受的地方,需要有过来人授业解惑。
难值明师来点化,珍惜善知识如人身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这是什么意思呢?在修行界里,知识是指智慧的人。而掌握智慧的人也有善恶之分,并不是所有掌握智慧的人都是好人,有的人专门制造杀人武器,用化学药物专门来杀人。金庸小说里的药王专门下毒害人,他确实很聪明,很有智慧,那是恶知识,不是什么善知识。
另外一种很慈悲、善良的,对所有人都有帮助的,叫善知识。这让我想起了《道德经》,该书集古代道家之大成,字数不多,五千言中多是关键所在。“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很多人有所误解,“无为而无不为”,修炼要达到无为法,这是最高境界。但我经常听到有些修行人说:“你这个方法不究竟”,什么意思?很瞧不起,很鄙视这个方法,不究竟、不圆满、不好。这其实天大的误会,我们要到十楼去,不可能一下子就到了,不管是坐电梯也好,走路也好,都是先到了第一层,再爬到第二层、第三层,慢慢到了第十层。这个“无为而无不为”,是最后的境界,是要慢慢上去的。很多人都会记住“为道日损”,就是说我们学道了、修道了,每天都会减少一点私心杂念,这都是对的。但是我们就忽略了前面“为学日益”这一句。
不管是学《道德经》、讲《道德经》,还是其他学佛法的人,全部把这一句忽略掉了。大家都错误地觉得这一句没用,这一句只是老子在讲这个人间的世间法,很低级的,我们都忽略掉它吧。我们现在修道了,我们很高级了,我们不需要学这些东西,我们直接冲着那个第十层楼圆满而去就可以了。这是天大的误会,今天我给大家纠正一下,第一句很重要,叫“为学日益”。
一个人要学道、要行道、要开智、要大彻大悟、要成佛成仙,首先要学知识,连基本的世间知识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理解更高深的“道”呢?如果我们把世间法理解为在一楼,学道是在二楼、三楼,但是你一楼的知识都不懂,从来没有到过一楼,又怎么能到第二楼、第三楼乃至于第十楼呢?那就是天方夜谭,所以说第一句才是关键。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要听经,听过来人、听老师、听师父给你讲道法、讲佛法,这就是在实践第一句“为学日益”。只有知识一天天增长了,我们才能拥有一双慧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2-2020 22:57:48|来自:香港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非一日速成,尽心竭力作工夫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今天正好跟一个朋友聊天,他给我介绍一个台湾人,说他可以改天换地,可以改变很多磁场,负能量变成正能量。我看那个人的面相,很善良,和和气气的。但当我去看他写的文章时,发现有句话说:任何一个人,只要相信他了,他就可以通过这种磁场的转换,把你的灵魂直接变成一个光点,然后送回原点,就是从哪里来送到哪里去,就把你净化了。一瞬间就净化了,当你百年之后,你的灵魂自然就回到本源的地方去了。按道家的说法你就成仙了,佛家的说法你就成佛了,听起来是不是很牛很厉害?
如果你知识很少的话你就分辨不出来。往往这些人,他有一些本领,有一些小的神通,他可以显示一些能力,可以把你迷惑住。但是如果你的知识够多,你有常识,你知道几千年前最牛的人释迦牟尼佛也做不到啊。他从来没有说可以把一个人的灵魂直接送到某地去,不可能的,你自己得修炼呀,至少要开悟啊。
佛家讲的是开悟,你要开悟啊;道教讲的是你要积累能量。没有能量,想送也送不上去呀,你冲不出去呀。这个宇宙是一层一层的,随着能量提高,你到的地方也会不一样的。哪怕是仅仅在人间,你能量不够的话,也不可能到一个很高的社会层面,你去不了的,都是被能量所控制的。
当你知识足够多,马上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既不是佛法,也不是道法,就知道不可信了。因为他太完美了,他已经超过了佛祖,超过了道祖,超过了历史上公认的那些最大的大圣人,他比这些人还要厉害。
这个时代,佛法里面讲是末法时代可能超过正法时代。道教不讲末法时代,但是我们学的是道教祖师几千年前的道法,我们也不可能超过我们的祖师爷呀。你得自己修行,自己行善积德,自己积累能量,慢慢地一步一步向上。老师只能引导你,给你解惑。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他要成佛的时候说:“如来佛啊,我过去有点不听话,有点调皮,你拿个紧箍咒来约束我,现在我都成佛了你还不念个松箍咒”。如来佛没有什么松箍咒,对他说:“你摸一下。”什么都没有,空了。说明是他的修为到了,约束他的东西就消失了,并不是如来把它消掉的。
当你发现一个人完全没有缺点,完美了,那这个人是不可信的,再好的老师、最好的师父,他都是不完美的,你学的是他的本领、他的法门,你学的是他擅长的那个点。真实、诚信、诚实,这种老师是值得信任和信赖的,善知识就是很诚信的人。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后面讲到“菩提自性,本来清净”,很多人又被迷惑住了。我听很多修行人说:“不用修,我们自性本来什么都有,我们都是未来的佛,我们修什么呢?”这就是天大的错误,如果真要这样简单,那每个人都成佛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没有成呢?有一句话叫做:“地狱门前僧道多”,地狱的门前反而有很多出家的人,为什么呢?
这个”自性本来清净,智慧本来具足“真实的意思,我打个比喻你就知道了。我们人出生在中国,我生下来什么都不懂,但是我的父母是中国人,他们教我说中国话,我能不能学会呢?能学会,这个就叫“自性本来具足”。现在有一头猪生在中国,我们天天教它中国话,它能学会吗?不能学会,说明它不具备这种潜能。既使人人本来具足“自性”,也一样需要你去学习、去修炼,因为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返回自性的过程。
如果你将来走向社会,遇到一个很厉害的师父告诉你,不用修行,只要听他的就可以了,那你就知道这个人太完美了,不可信。你去看八仙的传说,包括吕洞宾这些祖师爷,他们都经历了非常非常艰难的修行过程。你再去看慧能,好像一下子就开悟了,哪有那么简单?开悟仅仅是个开始,他在猎人队里呆了15年都不敢出来。任何一个人、一个老师,他的法门太容易了,三天学会,七天学会,包教包会,说一些很牛的方法,你觉得可信吗?
因此,我们要“为学日益”,当你的知识足够多,知道过去历代最牛的祖师爷的真实情况,那么你就可以做一个对比,宁愿相信一个不完美的真相,也不相信一个完美的假象。

学会思考辩真伪,解决问题真智慧
我们道教最大的特色就是要求你去思考。很多宗教你进去不要思考,信就可以了,你觉得你会有智慧吗?很多人说“我不思考,但是我可以打开先天的智慧就可以了”,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误解了。
你看很多自认为修得很好的人,你去考他一下,他都不懂;当生活遇到难题,你去请教他,他都不懂。这样的人有智慧吗?
在历史上,我们很多崇敬的人: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医生里面的药王孙思邈,李时珍等等,他们可以真的给你解决问题,这个才叫智慧。你要拥有常识去做对比,有一句话叫作“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你去做一个对比,就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什么是真正的开悟。
很多人说小问题不要解决,你连小问题都不能解决,那来了一个大问题,生死的问题你就能解决了?所以说慧能他反复强调:我们要皈依的是我们的心。很多人知道要皈依这颗心,成佛就是这颗心,心外无法。但很多人不知道要会运用这个“心”,你的运用来自于你的知识,为什么善知识要日积月累最后才能成佛成仙,就是这个道理。
“善知识,且听慧能行由得法事意。”
是指后面讲更详细的一些细节,一些问题。
我们每天讲一点,不慌不忙,慢慢深入进去。然后实修实证,从开悟开始,增加知识开始,慢慢地获取真理,得到实相,最后得道成仙,不死不灭。

六祖坛经之三
一阴一阳之谓道,学会思考真智慧
我们先看一段原文:“慧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
这是慧能自己做一个简介,交代了他父亲本来的老家籍贯是范阳,后来因为得罪朝廷大员被贬岭南,当时是偏僻的一个地方,现在广东一带。新州百姓,这是点出一个地理位置。
“此生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慧能自述出生灾难重重,小时候很痛苦。他父亲被打击忧郁成疾,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世了,是老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长大。长大之后没有工作收入,只能到山上砍柴拿到集市卖。他用这种方式让自己生存下来,多余的钱就给老母亲买点营养品,所以慧能是一个很孝顺的人。
    过去有句话我觉得很重要——穷人的小孩早当家。出生在富贵人家的都很宝贝,一个小孩子什么都依他的性子,反而出很多不孝子。古代还有一句话叫“富不过三代”,主要原因就是娇生惯养。小孩子在富贵人家长大后没有慈悲心、没有同情心,也不懂要辛勤劳动,只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长大后遇到一些大的困难,就不知该怎么办。
我们这个时代,特别是中国计划生育之后,独生子就有这个问题。上面有父亲、母亲、父亲的父母、母亲的父母亲,六个人照看一个孩子,你想想多宝贝啊。我前段时间看到朋友圈说:他家里的小孙子很金贵的,抱他一下都不容易呀,要排队的!因为有六个人要抱他。这种孩子将来吃苦耐劳是不容易的。
    李嘉诚小时候,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和他一起投靠了他的舅舅。很小就开始到他舅舅的手表厂打工,在很苦的条件下慢慢成长起来,最后成为香港首富、华人首富。所以说,小的时候吃点苦是好事,小时候太享福了反而不是好事,是坏事。
这里面有个辩证思想: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家的这个辩证法,可以放在这里。就是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道教认为,一个灾难降临不一定就是坏事,一个大喜事降临,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往往好事之后跟着来的可能是不好的,而你觉得很不好的事情可能跟着来的反而是福气好事。所以我们要学会客观地看问题。
道教特别强调学会思考,不思考容易被人蒙蔽。学习新知识,先假设它可能不完美,不完善,抱着这个态度去看,你就可以独立思考。但是很多宗教进去之后就叫你不要思考,现在末法时代的净土法门要求你一直念阿弥陀佛,从早到晚尽可能地念。有的人规定自己要念十万遍,有的人更贪心,规定自己要念一百万遍。这样的结果就是你没有机会去思考,因为整天的时间都用来念这个佛号,就会缺乏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居士告诉我:“他的母亲整天念弥陀佛,最后老年痴呆,到外面后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为什么呢?她大脑一片空白,就只有阿弥陀佛这几个字。西藏密宗也有这个现象:教你念多少多少遍的佛号。智慧是你面对一个具体的难题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可能解决的方法不止一种。像我们到北京旅行有多种解决方案:可以骑绿色环保自行车慢慢旅行;可以自驾游;可以坐火车、动车;也可以坐飞机,我们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生活就变得很有趣味,有思考的余地,这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智慧。如果最后念成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不知道,你说你很有智慧,拿什么来证明呢?

慧能自述生平
下面看一段原文:“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慧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
     有一天机缘巧合,慧能遇到一个客人说:“这些柴我都要了,帮我送到我的客店去”,慧能就收下了他的铜钱,把所有的柴扛在背上,和他一起到客店去,进门之后看到另一个人在诵经。古代人比较喜欢摇头晃脑地读经典,是一种吟诵,现在的人已经没有这个习惯了。
    【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
慧能听到客人那句经,他马上就听懂了、开悟了。他心里面很激动,第一次听说这样的经典很高兴,马上就问:“客诵何经?”请问老师你读的是什么经典呢?
    那个客人就告诉他:“我这一部经典叫做《金刚经》”。慧能又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
【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
客人回答他:“黄梅县一座寺庙里有一个祖师,他手下的门人、弟子有一千多,我曾经到他那个寺庙去做礼拜的时候,听到这个经很好,就把它请回来了。有空的时候每天念一念,就可以成佛。”而弘忍也经常劝所有的人,有空的时候抄写、读诵《金刚经》。
【慧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慧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慧能一听,就觉得有缘,很想去五祖那里学习。客人跟他聊天,发现慧能很贫寒,而且还有个老母亲。客人就说:“你把这十两银子拿去”。当时的十两银子,是很厉害的,一般人可能一年就赚十两银子,他相当于给他了一年的费用,让他拿回去给他老母亲,准备一些粮食和衣物,然后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参拜五祖弘忍。
人生就是取经路,悟空原型是慧能
说到这里,其实六祖慧能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故事。
    我们知道《西游记》里面有一个美猴王——孙悟空。没有修行的人找了很多理由来说这个孙悟空的原型是什么,有说是印度的一个神猴,有说是中国一个湖里面的妖怪。这些人因为是外行,对修道完全不懂,看问题还喜欢看表面,是“以貌取人”。过去不是有句话吗,叫“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以貌相”。不要觉得写孙悟空,原型就一定是只猴子,其实不然,孙悟空真正的原型就是慧能,为什么这么说呢?
    看问题应该要看到它的灵魂,看到最深层要表达的意思,看清那个作者究竟要表达的内涵以及写孙悟空的目的,这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慧能是孙悟空呢?因为慧能他所学、所表达悟到了空性,他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是印度的一棵树,慧能认为这个菩提根本就不是一棵树,本来就没有树嘛,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过程,它生长之前不是树,他枯萎死后也不是树,所以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说这个镜子,也不是一个台子,不是一个有形的东西,我们看到的只是它的表象。“本来无一物”,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这个只不过是生发出来的,就是《道德经》里面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我们看到这个菩提树也好,这个镜子也好,它都是道生出来的,三生万物的时候生出来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什么意思?道,就是我们整个宇宙的本源;道生一,一就是无极;一生二,二就是太极图阴阳;二生三,三就是天、地、人三才;最后三生万物。
    如果去追本寻源,源头就是还没有这些东西,不存在,在“道”的层面上,那就是空,所以说叫孙悟空。
    二个原因是由于慧能那个地方的人长相不太英俊,唐朝的时候,岭南一带属于未开化的地方,有点像原始人、像猿猴那样,所以说《西游记》孙悟空是影射他的来历。
三个原因是孙悟空来的地方是花果山水帘洞,慧能来的地方是岭南,是一个还未开发的地方,不太文明、比较野蛮的地方。所以说孙悟空他的原型就是慧能,先有慧能才有悟空。
四个原因,孙悟空为什么学会了筋斗云呢?其实筋斗云就是跑得快,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慧能后来就是跑得很快的,他学到了五祖给他的传法之后就悄悄地走掉了,他的师兄弟追杀他,抢他的衣钵。但所有师兄弟都没有追到他,说明他跑得快呀,筋斗云影射这一点,早就无影无踪了。逃跑之后,他在猎人队里呆了15年,保护了自己。
再个原因是七十二变又影射什么呢?慧能吸收了道家的精华——阴阳学说,他创立了三十六辩。慧能告诉他的弟子们,将来面对这个世界上的责罚,比如有人来问你、刁难你,你怎么回答他?就用36辩的方法。即对方来的是阴,你就是阳;对方来的是阳,你就是阴。别人说白天你就说黑夜,别人说男,你就说女,大概就这个意思。三十六个问和答就是三十六个阴,三十六个阳,加在一起就是七十二辩。这个不是变化的变,是辩论的辩,是思想的变化。慧能发明“三十六种辩论方法”,随便你用什么思想来刁难他、来问他,他都可以用阴阳法则,用道家最精华的太极图来回答你,你就拿他没办法。
孙悟空其实就是慧能。第六个原因,孙悟空的头非常坚硬,《西游记》里拿大刀也砍不烂,雷也劈不动,这是怎么来的呢?在《六祖坛经》里有一个故事:慧能后来在讲经说法之后,他的师兄弟从北方派了一个杀手,趁他晚上打坐的时候,偷偷地拿一把大刀来杀他。慧能说了一句话:“我上一世欠了你的钱,但是没有欠你的命,你杀不死我。”那个杀手用刀去砍他的头,结果刀都被砍弯了、砍坏了,慧能的头还好好的。这就暗示孙悟空刀枪不入,头非常坚硬,铜头铁臂。
孙悟空为什么开始拜道家的祖师学神仙,然后慢慢到如来佛那里?这个原型也是慧能。慧能也是这样的,也是穿上袈裟,说的是佛法,其实他真正的那个灵魂是道法。为什么灵魂是道法?因为佛法在起点上是苦的,苦海,而六祖的这个法门是“顿教法门”,禅宗面对这个世界看法完全不一样,这是道家的看法,是逍遥自在的,是甜的、是美的,每个地方我们都可以把它看成是很美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2020 11:28:20|来自:香港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的真正灵魂
所以说《西游记》讲的就是慧能和玄奘的故事。
猪八戒呢,又是谁?猪八戒原形是玄奘的一个徒弟:三车和尚。他不是一般人,是当时一个大臣的儿子。有一天,玄奘无意中看到他,这个人长得很魁梧、高大,唐三藏认出这是他的弟子,就让他出家。他还年轻,不愿意但是没办法,朝廷下旨,皇帝要求他去做玄奘的徒弟,帮助他把那些经书翻译过来。这个人就提出一个要求:要给他准备三辆车,第一辆车装上各种好吃的,各种美酒佳肴;第二辆车装上他喜欢的各种各样的书籍,他也是一个很喜欢学习的人;第三辆车装上他的女仆。他的灵魂就是猪八戒的样子,贪图世间美色、美食,看到什么好吃的就想吃。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实际上是有来历的,他是天蓬元帅,有法力的。而这个三车和尚也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后来帮助玄奘翻译了很多佛经,甚至还一起创造了“法相宗”。由于这个宗派过于复杂,不实用,虽然在哲学层面很圆满,但是放在生活中完全用不上,最后传了两代就没有了。现在有的人还借他的“唯识学说”来到处宣扬,但其实这门学说最没用的。如果真的靠这门学说来传播佛学,佛教早就没有了。
佛教之所以能流传到今天,完全是靠道家学说在里面撑着的,因为道家学说讲实用,它的智慧是可以落到现实中来。而原始的印度佛教把这个整个世界看成苦海,那么你这一生就会白白地浪费掉了,因为都是苦的,你就求下一世了,这一世什么都做不了。禅宗把道家学说放进去之后,叫任运自在,在道家逍遥自在上改了两个字,还是把这个世界看得很美好的,这样就会让所有的人都愿意来学习,这样就把它的学说传播开了。
好的,今天我们先讲这么多。最后我们共同来念一下道教天尊的真号,因为道教天尊是我们的祖先。他没有提要普渡众生,普渡所有的动物,他首先会普渡、保佑我们中国人,所以我们要更加地、特别地去崇拜他。他会赋予我们,特别是赋予我们中华民族无穷的能量。太乙救苦天尊大慈悲,太乙救苦天尊大慈悲,太乙救苦天尊大慈悲。

六祖坛经之四
今天我们继续讲《六祖坛经》,为了节约时间,从今天开始,我不再去阅读原文,而是直接讲解。因为学习经典也好,修行也好,主要是要抓住它的中心思想,只要把它的要点抓住了,不必去管具体的字,因为在文字上古代和现代已经有很大的差异。为了让现代人能够理解经典,在修道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顺利,我们用现代能够理解的文字来进行讲解。
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差别
【慧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馀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慧能拿到了这位客人给他的银两,回家去把母亲安顿好就出门了。大概一个月就到了黄梅的五祖弘忍道场。见面之后,就叩头礼拜。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五祖问他:“你是哪里来的,你来这里要求什么东西呢?”
【慧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馀物。”】
慧能回答说:“弟子是岭南新州的老百姓,这么远来拜师,不求其它,就想修道证果。”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Li】獠[lido],若为堪作佛?”】
五祖说:“你是从还没有开化、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来,那你根本就没有开化。没有什么文化、知识,你拿什么来做佛呢?你怎么修道呢?”
【慧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慧能回答说:“我们每个人虽然出生有贫富贵贱,有东南西北,但是我们的自性是一样的。没有开化的地方的人和修道有成就的人,自性有什么区别呢?”
五祖一听,感觉这个人与众不同,按现在的说法,是修道的一个根苗,有慧根的人。本来想跟他多说几句,但是一看周围还有很多其他的弟子,不方便多说。
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是福田
【慧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35),未审和尚教作何务?”】
这个时候,慧能又说:“报告师父,弟子的自性里边常常生出智慧。自己的自性,自己种这个福田,不知道师父要教我们做些什么功课呢?”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着槽厂去。”慧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慧能破柴踏碓[Du],经八月馀。】
五祖心里面想:“这个还没开化的,看上去其貌不扬的青年人,慧根还蛮不错的。”便说:“你现在不要多说,先去劳动吧。”慧能便到了后院开始劳动,每天做饭、砍柴。这一晃就有八个月,八个月之中,五祖也没有找他说什么话。
【祖一日忽见慧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
突然有一天五祖来见慧能:“现在如果给你说得太仔细了,唯恐有一些恶人来害你,因为看到师父对一个刚刚来的青年这么友善,大家可能会生起嫉妒心,所以暂时不跟你多说。”
【慧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慧能回答说:“弟子知道师父的好意,所以也不敢到前面的大厅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2020 11:28:58|来自:香港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祖弘忍欲寻其衣钵传人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
又过了一段时间,五祖弘忍把所有的弟子召集起来,给他们出了一道题目:“你们现在开始回去思考几天,然后每个人写一首开悟的诗,说说心得体会。我根据你们写的诗来决定把衣钵传给谁,他就成为第六代祖师。”
他接着说:“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意思是如果你已经见性,就是现在你去当兵、去打仗也不会忘掉,也会见到。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大家下去之后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说:“我们有什么好做的偈子啊,除非是我们的教授师神秀上座,他还可以,选接班人,我们哪有希望啊?”其他人一听也有道理,大家就想:“我等也不要做什么诗了,就等神秀去吧。”
为什么大家有这种想法呢?因为当时五祖弘忍把平时的教务工作就交给了叫神秀的大徒弟,所以神秀平时在众人心目中实际上就是老师。平时上课,是神秀来代替师父,告诉大家怎么修行,长期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认为他才是五祖的接班人第六祖的首选。

被误解千年的神秀
神秀得到这个考试的题目,私下里想:“所有的师兄弟们都不做这个偈子,不去回答五祖。我是他们的老师(教授师)必须要做一个偈子送到师父那里去。如果我也不回答的话,有点对不起师父了。但是我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为了要去争夺六祖的地位”。
他就这样思前想后(说明他有顾虑),害怕别人说他要争夺六祖的地位。其实从这里看来,神秀的品德是蛮不错的,不是贪图名利之人,确实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但后世对神秀评价不高,我们道教修行对神秀的评价应该更高一些。第一,他并不想去争夺这个六祖的地位,心性、品德非常好,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第二,他写的偈子虽没有最高境界的见到自性,但是如果确实每天去做、去自省,那是非常好的,每个人都应该向他学习。最后他还是在晚上三更时分所有人睡觉之后,自己点上一盏灯,带上毛笔,把他的心得体会写在墙上。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他想:“如果师父看了觉得好,我就说是我写的,如果觉得不好的话,我也不出来说了。”偈子这样写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其实这个偈子非常不错,作为修行人就应该这样做,他把我们的身体比喻为一棵树也很好。
身是无根之树,聚集能量深扎根
按道教阴阳五行,树是木的能量,代表植物,很有生命力。金、木、水、火、土,这个木是最有生命力的,向上、向下伸,去吸收大地的营养。特别是那些很老的100年、200年以上的树,它的树根可以伸到一公里以外。
在道教来看,人体是一棵无根树。近千年以来很多人都没有活到一个甲子---60年,就是因为我们都没有根。所以我们能够活到100岁,活出道教说的120岁,就要像树一样深扎根。所以“身是菩提树”,是叫我们要学习大树的品德,对我们很有好处。
站桩是个宝,性命双修少不了
在道教里面有一种站桩的功法,学习大树,人要五趾抓地,好像我们可以生根在地,把无根树变得有根。头顶青天,也是在学习大树的品德。树不断地向上生长,向着阳光生长,越好的树越很直地向上生长。所以站桩也叫做“头顶青天、脚踩大地。”
它非常非常好,可以练出一种内力,再稍加引导就可以发放出去,开始一尺,慢慢可以发放一米,然后越来越长,可以到十米。随着功力提升,站桩练得好的人,可以达到道教最高境界:穴位可以把内力发到千里之外,甚至没有距离限制。甚至要发到月亮、太阳、外星,都是可以的,这“身是菩提树”是实修实证,并不像有些评论说这个偈子很差劲。
心如止水明镜台,性功成就境界深
第二句“心如明镜台”也是非常好的。我们的心要像镜子一样不动的。面对红尘滚滚、外界的干扰,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别人骂了你几句,不是很愤怒的心动,而是像一面镜子,能够反射出来,照见但不受影响。知道这个人在骂我,心里很清楚,但镜子不会生气的。我们的心如果能做到像明镜台,那我们的修为就很好了,而对辱骂如如不动,就是一种境界,这是“性功成就”。
不仅是别人骂你几句,其它情况也一样道理。古代有个范进中举的故事,他本以为考不上,结果忽然来了通知连升三级:“范进中举啦,从此以后就是大人了,老爷了!”他一下子就疯掉了,失心疯。最后他老丈人扇他三个耳光:“没有的事,你是胡思乱想。”他就又正常了,这就是他的心被外界所干扰。
所以“心如明镜台”是非常好的,但一般人做不到,怎么办?后两句我们就要记住了:“时时勤拂拭”,我们每天要反省自己。今天什么事情让我生气了,我就要想:“为什么我会生气呢?我生气的理由是什么呢?”当找到理由之后,我就知道,所有让我生气、悲伤、难受的种种都像天上的乌云、雷电转瞬即逝,像三年前、五年前、十年前那些让我悲伤生气、愤怒的事情一样,现在我能回忆但一点都没感觉,影响不了我的心情,这就是“时时勤拂拭”。
对应《论语 曾子》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做成备忘录,晚上要反省:今天做了什么事?什么事我做错了,明天纠正;什么事情让我生气了,明天纠正;什么事情让我过于地高兴,也要告诫自己,不要太高兴,平静一点好。我有一个亲戚文革时期被错误地对待,后来出来了,看到儿孙满堂给他庆祝,他哈哈大笑,第二天就去世了。所以做任何事情,道教提倡要掌握一个火候、一个度。
最后这句“勿使惹尘埃”也很重要。我们的心灵经常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所干扰,不管是利益、愤怒还是难受等等,我们要想办法找到让心波动的理由,慢慢把它去除,让心如明镜台。神秀这个偈子,按实修实证来看一点不差!所以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别人说什么不好,我们也说不好;别人说好,我们也说好,不是这样的。
独立思考,转识为智
每个人是独立的个体,我们面对任何一件事都要思考,通过学习能力、当前背景和人生观来重新思考,做个评判。哪怕最后你的评判和思考并不是最高级的,但你修行的能量一定远远比那些从来不思考、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人要好。只要他说的话都是别人说的,没有转化为他自己沉淀下来的东西,即使他说的再好,天上天下举世无双。他都没有得到一点真收获。
我们一定要独立的思考,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然后沉淀下来,这样你的修为就会越来越高,最后就可以今生得道,证道成仙,飞升仙界,永离轮回,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慧能作偈破无明,随师证得般若智
《六祖坛经》接着讲:第二天,很多人都在念神秀写在墙上的偈子,都不知道是谁写的。大家念的时候,慧能在厨房做事也听到了。
【慧能曰:慧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慧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
他一听,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想写一个偈子,但是他不会写字。因为他从小出身贫寒,而且父亲早逝,虽然也有智慧,也学到很多技能,但是他没有学写字。这个时候也是缘分,正好有一个官员--江州别驾,正在那里念。慧能说:“我也有一个偈子,一个新的体会想写上去,能不能请你帮我写一下?”
【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慧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这个官员一听,“连字都写不好的人,还会有什么心得体会?”感到不相信。慧能就说:“欲学无上菩提,切勿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这句讲一个人要学最好的道,就不要看不起这些初学者。最下等的人,指那些所谓的凡夫走卒、做体力的、在下面劳动的人,说不定他的智慧是最高的,而有的人处于很高的地位,说不定是个笨蛋。
确实是这样的,大科学家爱迪生出身就不高,据说没上过几天学,好像就自己学了三年课;另一个人刘备的儿子,他是皇帝啊,皇帝的那个地位可是上上人,但整个历史评价他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慧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官员一听很有道理,一下提醒了他,就说:“好的,我帮你写,你将来如果得道了之后,不要忘了来度我。”慧能就告诉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日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然后那个官员就把它写在了墙上。
这个“菩提本无树”和神秀的偈是对立的,他是在神秀的基础上展开的一个思路,所以现在的人不知道神秀的思路是根基,很多人学佛、学道、学禅的人,就在那里口头狂禅,觉得自己开悟了,很厉害了。其实这些人呢,将来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修不成,因为他们不懂,也没思考,就直接抓住“这个世界全部是空的”,以为明白了,自性本空,我见到空了。最后全部都空,在生活中什么也不想做,觉得这个世界没什么意思了,这就是没有神秀那个基础。他不懂,上来直接就是慧能这个偈,那是什么也学不到的。
如果慧能没有听到神秀那个偈子,没有那个思路,他也不会做这个偈子,就不会有这个思路。我们学习任何东西,一定要知道它的前因后果,如果从来就没有神秀写的前面那个偈子的因,那么后面这个果就不成立,就没用、没意义。
谁直接上来就修慧能这个偈子,谁就进入“顽空”,进入什么都没有的无明。无明人类之烦恼痛苦之根。进入了无明,什么也学不到,什么也不知道。进入顽空只管求生西方,天天只管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白白浪费了现在、当下的时间。按道教的做法,你要做好每一天,把每天的功夫做好了,今生就得道、就证果,今生就成仙飞升。
接下来我们讲“菩提本无树”,慧能把身是菩提树否定掉。为什么要否定掉?很简单,你小学的知识全部学完了,到了初中,小学的有些东西要否定掉。这个是在前面的基础上的,就像牛顿物理定律,到了爱因斯坦有的东西就不适用,到了后面的量子力学阶段,爱因斯坦的很多理论就又不适用。更高级的那个状态,看前面就可以否定,但是这个否定并不是说前面的就是没用的,不是这样的,前面也是非常有用的。你已经读到大学去了,那你小学学的1+1=2还是非常有用的,幼儿园认的那些字也是非常有用的。
感应道交“坐忘”功,合二为一遍虚空
所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都是建立在你前面已经练得非常好了,那么后面的东西就有价值,前面的就可以否定掉了。
你已经脚踩大地头顶青天,全身真气已经充满,到这个状态,你就可以忘掉你的身体,在道教称“坐忘”。你在那里静坐,忽然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了,继续坐到一定的境界之后,忽然你找不到你的身体了。第一,找不到你坐在什么地方的空间位置;第二,找不到你的身体到底有没有。再继续上进,会忘掉时间。
    我小时候打坐,慢慢到了一定的境界,全身真气充满,坐上四五个小时、七八个小时,自己感觉就是一会儿一样,像是十分钟、二十分钟过去了一样,因为根本就没有感觉。到一个时空点上去,时间和空间就不存在,你的身体不存在,这就是“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是指心本来可以观察这个世界。通过修行,心是如如不动的,不受外界干扰。继续上进,到了“明镜亦非台”的境界,心和外界的物体分不开了、没有区别了,叫做外景、内景,外宇宙、内宇宙合二为一。你搞不清楚身体在什么地方,忘了;你的心灵在哪里也不知道了,它是一种境界。这时候,空和有发生了转换,时间、空间都变化了,你的心也发生了转化。平时用来思考的这个心、这个显意识停止了,处于停顿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就会感应。
“本来无一物”即你能进去上面这种特殊的境界之中,没什么东西,本来无一物。一般人就理解为:“没什么东西就是虚空”,不是这样的。虚空也是一种东西,一种物质。本来无一物,就是连“虚空”这个东西,我们也要去分辨它、去看它、关照它。
“何处惹尘埃”是什么呢?到了上面这种境界之后,什么喜怒哀乐呀、什么外界强加给你的这些名誉啊、地位啊,什么人间的各种需求,这些尘埃通通都没有了,消失掉了。
这就是慧能这个偈子所要表达的境界,是建立在神秀所说的修为状态下的提升。你的身体要先修成一棵大树,深耕在地,头顶青天,心灵不受外界的干扰,八风吹不动你了,然后你才能理解,才能修行慧能这个偈子的境界。如果你直接上来就学慧能这个(偈子)就是狂禅。现在很多网络对这个禅的理解也是飘飘然,其实是因为没有师父指导。
其实中国古代所有的这种修行者,若没有师父指点的话,就是学上100年也没用,因为你走到另外一条路上去了。有一个人到过北京,他会告诉你北京怎么走,这就像师父。没有人告诉你去北京怎么走,你就看一本描绘北京天安门,想当然理解它,其实你离北京越来越远,因为你走到另外一个方向去了。看上去你也是空,他也是空,他那个空是妙有,你这个空是顽空。
五祖衣钵授慧能与菩提传道孙悟空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久矣,犹久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
五祖看了神秀和六祖的答案,就决定要收下慧能作为他的接班人。这时候有一个很好玩的故事:五祖年龄比较大了,手拄一个拐杖,一天他来到厨房,用拐杖在地上敲了三下,手背在背后走了。
慧能一看就猜到了五祖这是什么意思,然后他在晚上三更时到了五祖住的房间,一推门,门是开着的。五祖把门关上,用袈裟把窗子遮挡起来,不让外面的人看见。然后五祖就给他讲《金刚经》,讲怎么修行,慧能听后就大彻大悟,开悟了。这个故事蛮好玩的,其实它就是孙悟空向菩提祖师学道并得道的故事。
我们对比一下: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到了那个地方拜师之后,菩提老祖开始没有教他任何的知识,让他干什么呢?扫地、养花、修树、打柴、挑水。这个和慧能在厨房做杂活儿一样的,孙悟空就是慧能。
再看后面,菩提老祖那个洞叫三星洞,他在菩提老祖的三星洞里一晃就是七年。菩提老祖问他:“你来了多久了?”孙悟空回答:“我也不知道多久了,反正天天打柴烧火,在后山有很多桃树,我就吃了七次。”祖师就说:“这是烂桃山,你吃七次想是有七年了。”而慧能在那个后面做杂活八个月。所以说孙悟空其实就是把慧能的故事直接拿过来,稍稍作了改动。为什么我们学道的人要重新学习《西游记》,否则不容易得道,因为《西游记》是最好的修道的书。
然后我们看祖师菩提老祖怎么教悟空的?首先,菩提老祖跟他说:“我们道家的方法有360种旁门,我们比喻一棵大树的话,那个树干旁边有360个分支,你想学哪一种?”
    孙悟空他也是外行,他怎么知道呢?只能说:“师父想教什么,徒弟就学什么。”但是这个师父也很奇怪,他非得跟他讲一下,先跟他讲一个“术”字门。孙悟空问:“术门之道怎么回事啊?”“它就像现在很多东北那些所谓的出马仙,在那里进入状态,他就可以给你说一些吉凶方面的事情。”
孙悟空问:“这个可以长生吗?”祖师说:“不能。”孙悟空说:“不学不学。”
然后菩提老祖又教他一个“流”字门,流字门是什么意思呀?流字门就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诸子百家。
孙悟空问:“可以长生吗?”祖师说:“不能。”孙悟空说:“不学。”
祖师又说教一个“静”字门,就是安静的静。静字门怎么回事呐?就是休粮辟谷,清静,参禅打坐,戒律森严。相当于现在的一种辟谷术,就是不吃东西。
孙悟空说:“可以长生吗?”祖师说:“不能。”孙悟空说:“既然不能长生,那不学不学。”
然后祖师又说了很多方法给他,孙悟空什么都不管,就问祖师能不能长生,只要祖师说不能长生,悟空就说:“不学不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