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jjrchome

珍惜生命:课业和感情不是一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7-2011 14:26:4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可能的话,建议父母带孩子去慈怀机构担任临终关怀的义工。
倾听站在生命尽头的人们的声音和忠告,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会走到终点,那里的人生总结 或欣慰、或后悔,都是诚实的
对话中,对于人生的留念绝对不是分数、职位,而是良心与爱

点评

我响应CD88的,也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2-7-2011 16:57
你组织一下,我们带孩子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2-7-2011 16:07
这个建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2-7-2011 15:18
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2-7-2011 14: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11 14:36:0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明年PSLE  写的多好哇~~~~~~~~~~~

嗯,有感而发~

了解自杀者的内心感受

点评

抱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2-7-2011 16: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11 14:48:0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jrchome 于 22-7-2011 14:50 编辑
春满月圆 发表于 22-7-2011 09:48
很痛惜~~~

教会孩子努力向上

春满月圆 这个是高年级才有的?

我儿子是中一的,班上每个同学都要参加, 但应该只是试点,别的班的有些还没收到邀请。以下是学校邀请信的部分内容 (太多字了):

Parent’s briefing on implementation on Penn Resilience Programme (PRP)

We are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son has been selected to take part in our research on the Penn Resilience Programme (PRP) and we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to a briefing on the research and the PRP…..

The PRP was designed to prevent depression & anxiety symptoms and build overall resilience in youth. The programme comprises of two modules: cognitive andsocial problem solving. The cognitive component is intrapersonal in focus, students will learn to monitor their beliefs and evaluate their accuracy inaccord with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developed by Aaron Beck). The secondcomponent covers a variety of skill for solving problems and coping withstressors and difficult emotions. It includes teaching of assertiveness, skills for problem-solving and decision-making and strategies for relaxation and 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

点评

谢谢码了这么多字,辛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2-7-2011 14:55
哦,今天回家我问一下,完全没听到风声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2-7-2011 14: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11 15:03:1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寂寞有害 发表于 22-7-2011 14:14
别再发了,真的要哭了,这么优秀都化为尘土了。

完了~
今天的天空又湿湿的了......

女孩儿的照片
让我想起了我的侄女

也是 花季......凋零......
痛......!!!



点评

明眸皓齿今何在?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她们的家人该怎样地痛!我想想都受不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2-7-2011 16:59
看了这贴,不由得深深叹口气,心情低落。好漂亮的孩子们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2-7-2011 16: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11 15:54:4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jrchome 于 22-7-2011 15:55 编辑
xuemei166 发表于 22-7-2011 15:03
完了~
今天的天空又湿湿的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有他们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孩子和父母都觉得对方的思想很幼稚,导致很多时候根本无法沟通。这时候孩子往往会选择逃避,使父母亲误认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大错就此酿成。。。


还记得“华文智多星”吗? 南洋女中失利后,队伍中那位瘦瘦的女孩在她的博客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再说上个星期五下午从新传媒赶回学校准备辩论赛.  一系列小插曲过后任教练没有让我上楼讨论辩论,而是在图书馆外谈了一会儿话, 虽然最终仍没有说服我, 我还是觉得很感动.  从来也没有人这么了解我(but of course, notentirely).

很 多人都会说没有人比父母更了解自己, it mightbe true for some people, but definitely not me. 其实爱啊照顾啊什么并不就等于了解, 而我说他们不了解我的时候也并不等于我否认了他们的付出.只是很不幸的是, 我的父母待人处事趋向于大众化, 所以自然而然无法理解我的想法我的行径. 大众化的思想我了解, 且能找出它的愚昧之处, 而我的思想他们不了解,也无法理解, 于是就直接造成了我和我的父母永远不会站在同一战线.

或许有人又会说不管理不理解找人发泄一下也是好的, 但是请看看这个flow:

我向父母发泄-->父母必定会用他们大众化的思想来安慰我-->这时候我必然需要指出其愚昧-->可我心情本来就不好了根本就不想辩论,且他们根本不可能理解--> 结论:一开始就不要跟他们说任何东西.

所以当任教练冷不丁问我回到家会不会跟父母倾诉的时候我真的很想笑. Do I have a choice? 就好比李煜《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指的并非自己选择不言, 而是无人对言.。。。。

Anyway.
如果现在你问我我最想要什么, 我会说: 让时光倒流.
又或许, 不论重来多少次, 我也注定做什么都是失败的吧。
。。。。。。

All in all,
To Nanyang, 黄博士, XS and SY,

I'm really sorry for the shame that I have brought to you.”

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点评

聪明,多愁善感,敏感,叛逆。一个比赛都过去了,她能背上这么大包袱,当她的父母还真有难度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3-7-2011 23: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11 16:49:1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男人的思维和女人的思维有别呀!
看来,我只能算半个女人,比较理性。
楼主对教育是真的有点悟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11 21:22:1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同情他们的父母, 但要遣责这几个年轻人,不孝啊, 白发人送黑发人,如果死不成,在新加坡会被控上法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11 23:38:0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To:明年PSLE  CD88  orchestra  大地回春~诸版亲
慈怀医院有义工在全岛各区上门看望末期病人。
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填写申请表格。
社工部门根据各人的时间灵活安排。

  

点评

谢谢!我们邀约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4-7-2011 18:26
谢谢雪版亲,我要让丫丫去争取一下,这个真有教育意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3-7-2011 20:43
谢谢xue版亲,抱抱~~啃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3-7-2011 0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7-2011 00:00:3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一片云 发表于 22-7-2011 16:49
男人的思维和女人的思维有别呀!
看来,我只能算半个女人,比较理性。
楼主对教育是真的有点悟道了。 ...

呵呵,男人女人的思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侧重点有差异而已。

转载:女人的逻辑和思维方式
http://gaoxin.teeta.com/blog/data/68056.html

昨晚临睡前躺在床上看林语堂的《女论语》,结果笑得差点从床上跌下。感叹林语堂的幽默之余,开始琢磨女人的逻辑和思维方式。
男人喜欢玩逻辑思维,比如,先明确一个概念,然后进行推理,最后下断判。女人却没这么罗嗦,她们往往“抄近道”直奔主题
比如说,妻子做了一桌子菜,丈夫边吃边唠叨:“真难吃,象猪食(明确概念),炒这种菜的时候不能放酱油,否则破坏了清香,还有,我早就跟你说过,拌凉菜不要放花椒粒,弄得人满嘴发麻,呸,这是米饭还是沙子呀,牙差点咯掉……(罗列事实),你这个笨蛋(结论)。”
如果是男人,会从“放酱油有理、放花椒粒有理、米饭其实不比沙子硬”等方面反驳,但女人才不会这么笨呢。她会直接说:“你吃不吃?不吃滚一边去,是的,我做的就是猪食,所以你才肥得像猪。”


嗯,的确,这才是问题的关健:不好吃也没见你少吃一口。所以,男人被噎得翻过若干白眼之后,知趣地选择闭嘴。
上学的时候,我们学校没人性地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周末放假,各系回家的人数有指标,比如一个系给十个指标,分到指标的可以回家,分不到指标的只有望家兴叹,我家在外地,整个周末还不够来回的路程呢(那时是单休日,而且车速也慢),所以我从来没有回家的机会,那些指标只是为家在当地或附近城市的同学准备的。一次周末临近,一女生分得一个指标,乐得直哼哼。
我问她:“假如现在我花钱买这个指标,你想卖多少钱?”
她瞅了瞅我,反问:“你买回家指标干嘛?你又回不去。”
我说:“我只是假设。”
她说:“不可能存在的事情,你假什么设?”
我说:“比如说吧,我家在当地,我想买你的指标回家。”
她说:“你家什么时候搬过来的?”
我说:“现在还没搬,我是说假设。”
她说:“没搬你假什么设?”
我当即气昏,心里大骂遇到了笨蛋。过了多年我才发现,真正的笨蛋是我——这丫头故意跟我回避不好回答的问题。
女性的理性与男性的理性截然不同,理性在男人来说,往往可以指挥自己的行动,但理性对于女人,往往只是一个游戏,或者飘渺的概念。就像我们形容一个胡闹的孩子:“心里什么都明白,就是作(读一声)。”
有一年,妻子过生日,我们决定出去吃晚饭,我问妻子:“想吃什么?”
妻子回答:“我要吃肯德基。”
我最讨厌那种东西,于是建议说:“别吃肯德基了,咱们换个别的吧。”
妻子很乖,说:“也行,你说吧,吃啥?”
我说:“火锅怎么样?”
妻子说:“不好,不喜欢。”
我说:“川菜?饺子王?”
妻子仍旧不喜欢,我提了好多建议,妻子还是一一否决。无奈之下,我说:“你定吧。”
妻子说:“我要吃肯德基。”
?我真要急了:“咱们别那吃垃圾食品啦,都是油炸的,什么滋味也没有,再说了,那里面都是乱吵的孩子,咱俩找个肃静的、雅致点的环境多好啊。”
妻子说:“嗯,你说的有道理。”
看她终于改变了态度,我松了一口气,问:“说吧,想吃什么?”
“肯德基。”
她的回答令我眼前一阵阵发黑。
我发现,女人的直觉有时非常准,这一点林语堂先生也承认,“她们要说某人不好,某人便是不好,你要与她分辩是没用的,而事实每每证明她们无理由的直觉是对的。”
有一次,妻子给我洗衣服,把我的一件新买的白衬衫和深颜色的衣服一起扔进了洗衣机,结果把白衬衣洗花了,妻子发现自己犯了错误以后,把这件衣服塞进阳台的角落里(估计她想有时间再扔出去以毁灭证据)。后来我找这件白衬衫,到处找不到,问妻子,她说没看见,并反咬我一口:“准是你哪天喝酒喝多丢在外边了。”气得我大声反驳:“我喝酒又不是跳脱衣舞,脱衬衫干嘛?”最后衣服没找到,这事儿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过了大约一个月,我在阳台里找东西,突然发现了这件被妻子忘记扔掉的衬衫,起初没认出来,拎起来仔细看,当即气得要死。于是怒气冲冲地质问妻子,妻子脸一红,不以为然地说:“嘁!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一件破衣服嘛。”
我说:“我不是心疼这件衣服,我说的是这件事儿,染了就染了呗,但你却反咬我一口,这是什么性质?你说你这样做对吗?……”总之,我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地讲了一大堆。
妻子见我喋喋不休,不再理我,甚至不再看我,当我透明。我更生气了,扳着她的脑袋,强制她看着我,继续质问:“啊,你说,你这是什么性质的行为?”
妻子被我逼得无奈,说了一句:“瞧你那傻×样!”
啊——?我的脑袋瞬间空白之后,突然发现这个结论一针见血。可不是嘛,不就是一件破衣服嘛,哪有那么多的性质,什么性质?顶多算是捣蛋或恶作剧罢了。
最后,我总结说,不要跟女人讲道理,跟女人讲道理没用,这并不是说女人不懂道理,男人把道理拿来“讲”,女人却把道理放在心里。相比之下,真正“懂”道理的,往往是把道理放在心里的女人。

以前看过一个笑话:女人去水族馆,看到了海豹在水池里游泳,她夸奖道:“多么漂亮的鲸鱼啊!”
工作人员听了,纠正说:“这不是鲸,是海豹。”
女人说:“胡扯,这就是鲸。”
工作人员说:“你看,鲸没有前肢,而海豹有前肢。”
女人说:“胡扯,这只鲸就有前肢。”
工作人员说:“鲸的体积要比海豹大得多,鲸不会这么小。”
女人说:“胡扯,这只鲸长的就小。”
这时,海豹从水池里爬上了岸,工作人员松了一口气,认为这回能说服女人了:
“您瞧,鲸是不上岸的,但海豹上岸。”
“胡扯,这只鲸就上了岸!”
有人看了这个笑话之后,认为女人很笨蛋,我却认为:这个工作人员才真是笨蛋呢——他被聪明的女人给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7-2011 00:25:1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erhaps you've heard the storey:

A guy who thought he was dead, when in reality he was very much alive. His delusion became such a real problem that his family finally paid for him to see a psychiatrist.

The psychiatrist spent many laborious sessions trying to convince the man he was still alive. Nothing seemed to work.

Finally the doctor tried one last approach. He took out his medical books and proceeded to show the patient that dead men don't bleed.

After hours of tedious study, the patient seemed convinced that dead men don't bleed.
"Do you now agree that dead men don't bleed?" the doctor asked.
"Yes, I do," the patient replied.
"Very well, then," the doctor said. He took out a pin and pricked the patient's finger. Out came a trickle of blood.

The doctor asked, "What does that tell you?"
"Oh my goodness!" the patient exclaimed as he stared incredulously at his finger... "Dead men do bleed!!"

点评

可爱的故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6-7-2011 16:58
哈哈,苦中作乐啊!由此看来。。。我们还是很珍惜生命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3-7-2011 00: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