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489|回复: 1

《入菩萨行论》[13] 修菩提心的必要性(1) -- 索达吉堪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5-2013 21:31:26|来自:荷兰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圆怀 于 20-5-2013 21:31 编辑



      第二个问题,凡是这次听受《入菩萨行论》的四众道友,我安排了一个时间和大家一起共修。虽然我每天特别忙,显宗密宗的各种稿子堆积如山,学院里里外外的琐事此起彼伏,还有不好的身体经常折磨自己,但是我想,如果现在没有利用时间修菩提心的话,恐怕永远也不一定修得成。所以从后天开始,我们每天早上利用半个小时修菩提心。


       修菩提心的方法,本论当中也有,由于现在还没有讲到,你们要修的话,可以参考《大圆满前行》、《心性休息》,以及其他有关菩提心方面的书,怎么样修都可以。至于具体的修法,过段时间我想给大家讲华智仁波切著作中的《菩提心修法》。


       没有好好修持菩提心的话,做什么事情都不算是大乘行者的行为。所以,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你们听到了我的课以后,希望从当天起每天用半个小时修菩提心。在座的有些人可能认为:我们特别忙啊,每天听那么长时间的课,还要背书,做这个那个事情,肯定没有时间!这个我也算了一下,我的课包括讲法和念诵可能需要两个半小时,堪布的课需要一个半小时,其他法师的课需要两个半小时,辅导大概一个半小时,总共加起来是八到九个小时,一天有二十四小时,除去睡觉用七、八个小时,还剩下大概八个小时。当然,我们欲界众生不休息也不行,一天休息一个小时,吃饭、做这样那样的事用三个小时,这样还有四个小时。在这四个小时当中,你抽出半个小时修菩提心,其余三个半小时用在别的事情上应该是可以的。


     我们这里有个别道友早上四点半就开始背书了,如果你们这样集体背书,我也考虑过了,可以先在经堂里一起背书,到了六点钟的时候,大家不一定要回去,可以像汉地的禅堂一样,在经堂里面一起坐禅。在这半个小时当中,你们怎么观都可以。记住啊,从六点到六点半!明天不算,可能你们要做一些准备,从后天开始,大家如果听我的话,就这样做,不会影响你们的。不管你怎么样闻思、怎么样精进、怎么样废寝忘食地学习,如果整天耽著在一些词句上,那死的时候,相续中的菩提心一点味道都是没有的。所谓的佛法,并不是口头上说得好听,而一定要在自己的心里有所体会,这种体会的来源是什么?必须依靠自己的修行。要么特别利根,上师一加持马上就开悟了,但除了这种人以外,自己应该要下功夫,想方设法在相续中感受佛法的真正味道。

恭录自《入菩萨行论》  索达吉堪布 传讲
发表于 20-5-2013 21:31:53|来自:荷兰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恭录自《菩提心的修法》  索达吉堪布 2007年于杭州开示

                        
菩提心的修法
                                      ——2007年于杭州开示




菩提心的修法若讲广一点,内容就比较多,但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是给大家略说。
大概在半年以前,我要求大家每天早上要观菩提心,时间最少是半个小时,可是我当时比较忙,没有详细讲怎么样观修,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比较茫然。有些人早上起来之后,想一想“我今天要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就可以了,有些人观到胜义菩提心的空性方面去了,这种现象最近比较多,所以我今天简单介绍一下观修方法。


一、观修菩提心的必要性:

学过《入行论》等大乘论典的人都知道,在所有的修行当中,菩提心的地位举足轻重。如果没有修成菩提心,一切显宗和密宗的修法功德不大,甚至很可能修偏了,所以首先一定要了解菩提心。

但光是了解还不够,现在很多人对佛法只了解就满足了,其实学佛法、信佛法、修佛法是不相同的。我们相信佛法,叫信佛法;字面上知道一点理论,这叫学佛法;不但是相信、知道,而且实际行动中真的去做,这叫修佛法。这几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比方说,我们首先不知道某个企业,后来通过各种方法,相信有这个企业的存在,这叫信;然后了解它的建筑、规模、设施,这叫做学;最后掌握企业从开业到发展的整个状况,自己在行动中去运作,就叫修。

有些人根本不信佛教;有些稍微信一点;有些信一点,也学一点,但从来没有修过,实际上最关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修佛法,将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再三串习,再三修持。很多人字面上知道菩提心,刚才有些居士也背了《入行论》第一品,功德真是非常大,但你们修了没有呢?没有修的话,佛法的力量体现不出来。所以,信佛法不行,学佛法也不行,一定要修佛法,否则自己临死时可能一点也用不上。有些人理论上讲得天花乱坠,自相续却与佛法背道而驰,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没有修持。因此,我非常希望大家一定要修菩提心。


我们平时所修的法是大乘还是小乘,完全取决于是否有菩提心。我以前也提过多次,比如说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词上面不分大乘和小乘,以出离心来摄持,就成了小乘的念佛法门;以菩提心来摄持,就是大乘的念佛法门。在佛面前磕头、供灯,也不分大乘和小乘,此善根成为什么样的善根,根本决定于自己的心态。譬如三个人今天在佛像前供灯、烧香、磕头,一个人是为了今生的利益,求佛保佑家庭平安、生意兴隆;一个人想自己获得解脱;一个人是为了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而发愿。表面上看来,三个都是供三盏灯、点三支香、磕三个头,功德似乎一模一样,可是由于不同的三种发心,相应就有了世间、小乘和大乘三种功德。所以,在修行过程中,每个人需要发菩提心。


藏传佛教的大成就者乔美仁波切说过:“密宗的即生成就,是以菩提心为因,密宗的方便方法为缘。”可见,藏传佛教的即生成就,离不开菩提心。同样,汉传佛教的净土宗和禅宗,也离不开菩提心。释迦牟尼佛三藏十二部经典中,离开菩提心的大乘法门,绝对是找不到的。不能说“正因为我是禅宗的,正因为我是净土宗的,这个法肯定是大乘”,要知道,之所以说是大乘,必须以菩提心来摄持。故大家先要知道菩提心的重要性,知道了以后,自己才会愿意去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