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340|回复: 0

《入菩萨行论》[28] 译礼--索达吉堪布 讲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6-2013 05:08:27|来自:荷兰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乙二、译礼:
  敬礼一切佛菩萨!

     这是译师的顶礼句,《入行论》的原文中没有。顶礼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使翻译圆满、善始善终,中间不出任何违缘;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最恭敬的本尊佛陀进行恭敬顶礼,也有这么一个传统。

     在我们藏传佛教中,《入菩萨行论》经过了三次翻译。最初是国王赤热巴巾 时代,嘎瓦巴匝 依靠克什米尔的版本作过翻译。赤热巴巾对佛教的贡献相当大 ,他建立了非常庞大的译经院,从印度迎请了许多的班智达,在藏地也培养了很多译师,不仅对国王赤松德赞时代翻译的前译教典进行校对,而且对没有翻译的教典进行翻译。嘎瓦巴匝是当时的三大译师之一,是两代国王时代中最有名的一个译师,他依靠克什米尔的版本翻译了《入菩萨行论》。

     后弘时期,罗匝瓦•仁钦桑波依靠印度中部的版本也作过一次翻译。最后在阿底峡尊者时代,藏地有名的大译师罗登写热巴进行了重译和校对。所以在藏地,《入菩萨行论》共有过三次翻译。这样的论典来源非常清净,内容殊胜,词句也是相当优美。

    〖由于此论属于经藏的范畴,因而按照国王规定的顶礼方式,在一切佛菩萨前顶礼膜拜,这是译师所作的顶礼。〗赤热巴巾时代之前,藏地的译师们在翻译时,一般是对自己最信仰的佛菩萨作顶礼,后来国王赤热巴巾为了辨别三藏,特意规定:在律藏方面的经论前,应该“顶礼一切智智佛陀”,因为戒律方面的因果非常细微,唯有佛陀的尽所有智、如所有智才能完全了达,诸菩萨和声闻缘觉也无法通彻这样的因果取舍;在经藏或属于经藏的论典前,应该“顶礼诸佛菩萨”,因为大多数的经藏是佛和菩萨以问答方式而形成的,如《文殊请问经》、《弥勒请问经》、《富楼那请问经》;在论藏或对法方面的经论前,应该“顶礼文殊师利菩萨”,因为唯以文殊师利菩萨的敏锐智慧,才能辨别蕴、界、处、缘起等一切对法的概念、数目、定义。

     自赤热巴巾时代以后,藏地基本上采用这种顶礼方式,一方面是尊重国王的规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辨明三藏的分类,使人们从顶礼句上即可看出这是属于经、律、论哪一方面的教典。在汉传佛教中,虽然鸠摩罗什、唐玄奘等译师翻译了大量前所未有的经论,但在顶礼句方面几乎没有这种传统,所以,如果翻阅汉文《大藏经》,就分不清楚到底哪个属于论藏、哪个属于律藏。

      刚才也讲了,国王赤热巴巾对佛教的贡献相当大,不仅如此,他对出家人也是非常尊重:国王有一个长长的发髻,上面缀有各色的绸缎,如果见到出家人或者僧团,他就把自己的发髻松下来铺在地上,让出家人在头发上踏过。国王对出家人如是的尊敬,以致当时藏地佛教非常兴盛。赤热巴巾还要求每一个出家人应该由七户施主供养(不像我们这里有些出家人,不要说是七户,就是一个居士也找不到,非常痛苦,但有些出家人特别富裕,可能有七百多户也不知道),并且在译经方面作出了非常了不起的贡献。就像汉传佛教中的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一样,我们藏传佛教历史上也有以国王形式来护持正法的情况。无著菩萨在造论时,也是依照赤热巴巾的这种规定对译礼句作了解释。

     〖对于论义,阿阇黎善天认为:〗阿阇黎善天是印度的一位论师。前段时间也讲了,现在译出来的印度《入行论》讲义大概有八九个,而在这些讲义中,最出名的就是善天、那波瓦、慧源论师所著的三大讲义。表面上看来这个《善说海》不像其他讲义写得那样广,但实际上无著菩萨在造论的时候,对于最根本的问题,都已经详详细细参考了这些注疏。善天论师认为〖以初善、中善、后善可以包括整个这部论典的内容,按照顺序,初善即顶礼句,中善是从顶礼句到回向品之前,后善为回向品。〗他是以初善、中善、后善概括了全论内容。《大圆满心性休息实修法•三处三善引导文》也是以初善、中善、后善包括了所有的内容,首先是大乘菩萨行方面,然后是总密乘方面,最后是无上大圆满。按照善天论师的说法,这里是从善妙方面来进行宣说的。


      〖那波瓦阿阇黎则认为,以造论之因、宣讲六度、感念恩德而作礼这三部分可包括此论,也就是说,造论之因是从“暇满人生极难得”开始的前三品〗第一品从暇满难得开始,前三品讲了造论之因,〖回向品宣说布施度〗中间广讲六波罗蜜多时,回向品属于布施波罗蜜多,〖不放逸品与正知正念品宣说戒律度。〗安忍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在论典当中比较明显,每一品都有详细的介绍,但布施度和持戒度这两个不太明显,所以尊者概括性地总结这两度的内容。

       大家应该注意,这些内容都属于考试范围,到时候让你填:善天论师是怎么认为的,那波瓦是怎么认为的……,你不要不知道“那波瓦”是什么意思,似乎从来没有听过、从来没有看过,特别伤心。不要这样!应该一步一步地全部学懂。〖(其余的内容在颂词中显而易见。)本注释的分法如下:〗

        今天讲到这里吧。

恭录自《入菩萨行论》  索达吉堪布 传讲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