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269|回复: 1

[狮城水库] 华文没救了?──从台湾的“霹雳布袋戏”说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4-2014 09:37:43|来自:广东深圳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王道伟《高峰》雜誌總編輯     


常常和朋友说起“推广华文”的事,绝大部分的朋友都持悲观看法。例如我说,“推广华文可以从广播剧开始做。”答曰:“现在广播剧还有年轻人听吗?”

我又说了:“推广华文不妨可以从杂志做。”答曰:“杂志都成了夕阳产业了。”

这麽说来,推广华文几乎无从下手,每件事都有不小的问题。只是我想说一句:“没有事情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说不可能,那是你还未曾想到有哪些可能性。”

我来自台湾,我看过很多本来很老土,已经快要灭亡的文化产业,因为绝妙的创意,而让它起死回生,我们在这儿推广华文,足以借镜。例子有很多,赖声川的“相声戏剧”、“电音三太子”、“歌仔戏”……都是如此,我就只讲“霹雳布袋戏”吧。

在台湾早先,布袋戏原来都是在户外演出的酬神戏,在大街小巷搭了很简陋的架子就能演出。以前,在没有什麽娱乐的时候,布袋戏很受大众欢迎。后来有了电视,布袋戏就逐渐没落。还有一个原因是布袋戏都是操“闽南语”(即福建话),在官方打压闽南语的情况下,电视也不准播布袋戏。您看,这和华文在本地没落的情况,是不是有点类似?

但是,文化不能一成不变,文化产业更必须善变。若干年后,布袋戏就推出了“国语版”,更完全摒弃了在野台酬神的简陋布景,什麽“出将”、“入相”的,全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华丽的布景,还有各种舞台效果,如喷乾冰、超炫的灯光,戏码也不是什麽教忠教孝的传统戏码,而是更有趣的“西游记”,如此一来,果然在电视播出马上获得大家的欢迎,这时,它不只叫做“布袋戏”,而是“金光布袋戏”。

更后来,台湾的“布袋戏世家”更再接再厉,成立了一个“霹雳”集团──比“金光”更进了一大步。它的戏偶足足有80公分(以前的只有30公分),真人和戏偶可以一起上阵演出,还加上了最流行的电脑动画。这让布袋戏成为台湾最流行的时尚,不只出了小说,还拍了电影,更有很多年轻人争相cosplay,那些商机无穷的周边商品更是一波接一波。可是,这时的霹雳布袋戏,反而不说国语了,又回头开始说闽南语,而且回到古早时很文雅的,如诗般的口白。换句话说,“霹雳布袋戏”,不只振兴了布袋戏,它也回归了方言传统──只要它最后成功了,为大众接受了,中间的改变,其实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

我们推广华文也是如此。有什麽方法可以让华文更市场化?更能让人所喜闻乐见?能够避掉官方的不利政策?改变是必须的,但转型成功之后,未必就改不回来。但若是不改变,那就连成功也不可能有。

要知道,华文传媒产品各种各样,杂志、出版、网路、广播、电视、电影、漫画……每一个要改变都是大工程。可以说,“华文推广”绝对是一个超级大工程,千头万绪,百废待兴。但是,只要有一个部分做好了,其他部分就可以跟进。“霹雳”不就是这样?本来只是一个电视布袋戏,后来还有电影、小说等。我相信,他们动手圆梦前,一定也有很多人告诉他们:“布袋戏没救了,你们还是省省力气吧。”

据我和很多朋友聊的经验,我很明白有很多人极希望华文推广起来,但很矛盾的是,他们又悲观得可以。悲观有什麽用呢?在每个人的资源中,必定有“有助推广华文”的部分,不管是出钱出力出创意出资源,整合起来就是一股可观的力量。当年的南大,不就是这样纠合群力,从平地起高楼的吗?

还有人会认为“用市场推广华文”太俗气了,华文应该是文化的,而不该是铜臭的,不该这样“迎合大众”、“论斤卖”。如此,就算是华文在今天因为有了经济效益而恢复生气,也难保有朝一日人们在无利可图之后,弃之如敝履。

我得说,“市场化”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权宜之计。当有一天,华文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时,那怎麽会弃之如敝履呢?我希望那天,赶快来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