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971|回复: 6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的微博 5月10日最新法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5-2014 15:17:01|来自:台湾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些當下過得較安樂的人,表面上好像沒有受什麼苦,但實際上,仍沒有擺脫痛苦的本性,這即是“行苦”。通常而言,行苦是很難體會的。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用過一個比喻:就像人生了瘡沒有去碰它一樣,雖然暫時沒什麼感覺,但只要這個東西,腫痛、潰爛的危險就在,痛苦就可能隨之而來。


敬錄自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的微博

http://weibo.com/u/3573842014

发表于 10-5-2014 15:20:30|来自:台湾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http://www.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己三、(修習行苦之理):

       問曰:身體雖然無常,但無常不一定就是痛苦吧,所以說安樂一定會是有的,這有何不合理呢?


無常定有損,有損則非樂,

故說凡無常,一切皆是苦。


       無常法一定有壞滅損害,有壞滅損害則非真正的安樂,所以說凡屬無常的一切法,皆是痛苦。

       眾生無論處身於何等安逸環境中,皆不會遠離苦苦、變苦、行苦三大痛苦。有些人認為:雖然諸法皆無常,但是身體在剎那變滅中也應許安樂的存在。這種觀點顯然無法成立,安樂感受皆具無常性,凡具無常性的法,皆不離痛苦本性,本身即是行苦。《入中論》云:“眾生猶如動水月,見其搖動與性空。”月稱菩薩將眾生比喻為“動水月”,剎那剎那都在無常變遷,受著種種痛苦。果仁巴大師在《入中論疏》中說:大乘宗許凡無常法皆為行苦,此理空性論中也有宣說。此處所言的修習行苦,即是了知無常與痛苦的此等關係,了知無常是苦的道理。無常法一定會為剎那壞滅所損害,身體既然是無常,那它不論如何覺得安樂,但是同時它必定會在遭受壞滅損惱,在現前受痛苦。例如現在穿衣、吃飯等享受,無論如何安樂,實際上都是在種苦因,剎那都在無常變壞,向痛苦行進。由於有這種無常損害,人們現見的一切安樂受用,實際上都是令人厭離的損惱法,都不是真實安樂,而是苦。

       “凡無常”是指一切無常法,包括情器世間一切有為法。情器世間皆是苦諦所攝的法,所以可以說一切皆是苦;詳細而言,一切器界有為法,皆為無常法,因無常故可以包括在行苦之中,從另一角度而言,器世間皆是有情所造業的增上果或說依報,故也可說為苦果。所以應理解,苦並非專對有情而言,於一切無常的有情無情法,皆可說為苦。

       總之,三界中的一切皆是無常法,皆是不離痛苦本性的法。譬如說,墮入鹹水海中,不論怎麼掙扎,自己必定變成鹹味;同樣,墮在三界苦海之中,不論如何,自己必定會是痛苦。因而有知者,當生出離,放棄一切顛倒執著,勤修菩提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5-2014 15:23:50|来自:台湾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轉falun,其中第二轉falun,著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現涅槃後,弘教者分兩大派開闡般若深義:其一,無著菩薩以《現觀莊嚴論》為宗綱,開創了廣大行派,以隱義方式宣示般若;其二,龍樹菩薩以《中論》為根本論,開創了甚深見派,直顯般若空性深義。於此根本論,又有兩大論師闡其密義:一者即聖天菩薩(亦稱提婆菩薩),以修行竅訣方式粹攝《中論》密義而著《四百論》;另者月稱菩薩,著《顯句論》釋《中論》字句,造《入中論》顯明其深義。因而若欲修持了悟般若空性,於《四百論》尤應深加研習。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5-2014 15:25:38|来自:台湾 | 显示全部楼层
敬錄自《量理寶藏論》講記      薩迦班智達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2


       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在整個世間當中,弘揚釋迦牟尼佛教法的論師當中出現過“六大莊嚴”,我們以前也給大家做過介紹。首先是釋迦牟尼佛在《楞伽經》等有關經典裡面,親自授記的龍猛菩薩──登地的龍猛菩薩,他造了《中觀》的相關論典;第二個是彌勒菩薩親自攝受的無著菩薩,也即開顯廣行派的無著菩薩;第三個是文殊菩薩親自攝受、獲得戰勝一切悉地的陳那論師。此三大論師人們稱之為“三大造論者”:《中觀》的造論者龍猛菩薩;《大乘俱舍論》的造論者無著菩薩;《因明》的造論者陳那論師。後來弘揚他們的教法、解釋他們論著的有三大論師,也即在蓮花當中化生的聖天論師解釋了龍猛菩薩的觀點;能背誦九十九萬部論典的世親論師解釋了無著菩薩的觀點;勝伏一切外道、抨擊一切外道的法稱論師,他解釋了陳那論師的究竟意趣。一般來講,人們稱這六大論師為“六大莊嚴”:三大造論者、三大釋論者,總共有六大論師。有關“六莊嚴二殊勝”也有不同說法:有些說無著菩薩和龍猛菩薩為二大殊勝論師,加上功德光尊者和釋迦光尊者兩位論師作為“六大莊嚴”。

       不管怎樣,釋迦牟尼佛所有的大乘小乘教法,依靠這六大論師而進行弘揚的,這一點無論是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還是其他傳承的佛教都是公認的。所以我們要學習釋迦牟尼佛的真實密意,必須要依靠這些論師們特別珍貴的論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5-2014 15:27:34|来自:台湾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們享受的每一次美好,終究會煙消雲散,並給自己帶來痛苦。這是什麼原因呢?佛陀告訴我們,萬事萬物皆為無常,無常一定會帶來變損,變損就不是真正的安樂。因此,凡是被“無常”籠罩的事物,皆為苦。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suod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5-2014 15:30:31|来自:台湾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海龍王宮。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與眾多菩薩摩訶薩俱。爾時娑竭羅龍王。即從座起。前禮佛足白言。世尊。頗有受持少法得福多不。佛告海龍王。有四殊勝法。若有受持讀誦解了其義。用功雖少獲福甚多。即與讀誦八萬四千法藏。功德無異。云何為四。所謂念誦。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龍王當知。是謂四殊勝法。菩薩摩訶薩無盡法智。早證無生。速至圓寂。是故汝等常應念誦。爾時世尊。說是四句法印經時。彼諸聲聞。大菩薩眾。及天龍八部。阿蘇羅揵達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5-2014 15:32:54|来自:台湾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