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2788|回复: 0

【新加坡圈3】新加坡有兹卡病毒了??又是伊蚊招来的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4-2016 17:38:49|来自:河南郑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加坡圈 于 18-4-2016 17:43 编辑

伊蚊又给新加坡带来新祸患了。在昨天“女性向兹卡说不”(Women Say No to Zika)活动中,卫生部兼环境及水源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说,随着本区域多个国家陆续出现确诊的兹卡病例,兹卡病毒进入新加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而兹卡病毒的传播途径又是——伊蚊。


QQ截图20160418160513.jpg


“兹卡病毒”是一种传播速度非常快的病毒,最早于1947年偶然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发现,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发现。


QQ截图20160418162810.jpg


该病毒活动一直比较隐匿,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寨卡病毒感染散发病例。最早一次暴发流行是2007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亚群岛的雅铺岛,更大的一次流行于2013年-2014年发生在大洋洲的法属波利尼西亚,感染了约32000人。


181990140.jpg


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兹卡病毒”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影响最大的莫过于,2015年巴西的兹卡暴发流行中发现了很多小头畸形的新生儿(出生的新生儿头围与匹配的相同性别和孕龄的孩子比,低于平均值超过了两个标准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不久前确认,兹卡病毒是导致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几种出生缺陷的原因。

QQ截图20160418171615.jpg


随着越南两周前出现两起确诊的兹卡病例,印度尼西亚、泰国和东马等多个周边国家地区也有零星病例,无论是出国的本地人还是往来新加坡本地的旅客,一年到头的人数都相当多,几乎无法避免这种新病例被带入新加坡。


001p5vbSzy6Z3r71HXc4a.jpg


当然,公众暂时也不用太过惊慌,还没有任何消息声称在新加坡发现疑是病例,暂不受兹卡病毒影响。但什么都要预防为主,但受到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影响,连日来干燥炎热的天气将加快伊蚊的繁殖和生长周期。高温则促使伊蚊变得更为活跃,增加它们咬人的频率。这也使骨痛热症病毒来势汹汹,今年首三个月,已出现了四起因骨痛热症死亡的病例,这相等于去年全年的死亡病例数目,现在再加上兹卡病毒无疑是雪上加霜。


u=120255956,2452781344&fm=21&gp=0.jpg


根据环境局骨痛热症网站最新资料,本地开年至今已出现6630起骨痛热症病例从本月10日至15日下午3时30分,新增178起病例,这是过去两个月来,病例增幅最小的一次。骨痛热症黑区方面则出现小幅反弹,黑区数目从本月8日的73个,增至上周五(15日)的79个,其中有12个因出现了至少10起病例而被列为红色警戒区。


25-140225094143952.jpg


不过,细心的公众应该已经发现,政府相关机构已经加大了灭蚊和稽查工作,在积极应对伊蚊滋生及病毒传播。截至3月31日,国家环境局在全岛展开的稽查次数约有35万次,找到超过4200个伊蚊滋生热点,其中大部分出现在住家容器和花盆中。环境局也向超过120个工地发出了上庭传票,以及超过20张停工令,并按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为还未装设捕卵器的3000座组屋完成安装工作。


QQ截图20160418172740.jpg


在兹卡病毒应对上,卫生部已要求医疗机构人员须在24小时内呈报兹卡病毒,并提醒医生注意可能出现的疑似病例,同时在机场放置海报提醒旅客提高警惕。


201403281332346b79d.jpg


值得一提,卫生部早前则成立了针对兹卡病毒的临床咨询委员会,九名专家分别专长于孕产妇和胎儿医学、妇产科、儿科、传染病和检验医学。委员会已召开会议,探讨如何为医生和孕妇受感染的病例提供专业咨询。对蚊战争才刚刚开始,公众们积极参与,才能真正意义上避免这场蚊灾的爆发。


QQ图片20160328151328.jp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