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578|回复: 3

[狮城水库] 中国各界隆重纪念陈嘉庚诞辰130周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10-2004 16:18:2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size=3>(北京讯)昨天,中国各界在北京举行纪念活动,隆重纪念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的著名华侨领袖、伟大教育家陈嘉庚诞辰130周年。 </FONT>
<P><FONT size=3>  新华社报道,陈嘉庚之子陈元济从海外专程而来参加。 </FONT>
<P><FONT size=3>  耄耋之年的陈元济谈起父亲时,话语中充满自豪。他说,父亲从17岁就到南洋创业,青年时期,就立下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宏愿,以无私奉献精神,倾其所有,发展家乡教育事业。 </FONT>
<P><FONT size=3>  “‘诚以救国既无术,亦只兴学资一方’。父亲把毕生经历献给了振兴中华、发展教育的伟大事业,做到了自己许下的‘立志一生所获财利,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虽屡经困难,未尝一日忘怀’的誓言”,陈元济说,“父亲的精神和在家乡开创的教育事业令我们子孙自豪。” </FONT>
<P><FONT size=3>  陈嘉庚是南洋屈指可数的实业家,鼎盛时期拥有工厂30多家,商店、商行100多家,种植园万亩,员工多达数万人。 </FONT>
<P><FONT size=3>  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毅然回国定居,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FONT>
<P><FONT size=3>  陈嘉庚一生倾资办学,服务社会。他一手创办了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和南洋众多华文学校,资助福建各地兴办中小学。即使在自己所办企业受挫,资金拮据的情况下,百折不挠,他曾说:“企业可以收盘,学校不能不办”、“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FONT>
<P><FONT size=3>  1961年临终前,陈嘉庚将余下300多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献出来。陈元济说,父亲生活十分节俭,对自己及家人到了几近苛刻的程度,但对兴办学校,千百万钱财也不吝惜。陈元济回忆,陈嘉庚常说:“人谁不爱其子,惟必以道德之爱,非多遗金钱方谓之爱,且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FONT></P>
发表于 17-10-2004 22:13:5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em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4 13:54:1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H4>中国纪念陈嘉庚诞辰130周年 </H4><HR><P>● 李气虹(厦门) <P>  <FONT size=3>(李气虹厦门报道)中国中央政府、福建省和厦门市政府昨天隆重举行陈嘉庚诞辰130周年活动,希望陈嘉庚“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精神,能够在海外华侨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FONT><P><FONT size=3>  今天是陈嘉庚先生130周年诞辰。昨天,来自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侨务委员会、中共厦门市党委会和市政府统战部等部门的高级官员,以及陈嘉庚家族成员,还有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英国、泰国、菲律宾、香港和澳门等地的海外华人社团代表,在厦门参加了隆重纪念活动。 </FONT><P><FONT size=3>  与会代表首先向位于厦门集美大学的陈嘉庚铜像敬献花篮,接着参加厦门华侨博物院45周年庆典,以及纪念陈嘉庚诞辰130周年的座谈会。 </FONT><P><FONT size=3>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许又声在座谈会上表示,在陈嘉庚的精神感召下,华侨回馈社会的善举蔚然成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中国批准接受海外华侨华人的捐赠总额已近数百亿元人民币。 </FONT><P><FONT size=3>  他同时表示,中国各级侨务官员要做到“知侨、爱侨、敬侨”,中国政府非常关心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发展。国务院侨办已牵头筹建了国家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和中国海外华文教育基金会,国务院还决定拨出专款加强海外华文教育事业。 </FONT><P><FONT size=3>  160位来自新加坡和中国各地的华侨中学校友会,昨天也顺道在厦门举行第二届华中嘉年华会。毕业于华中的新加坡归侨、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也同华中校友会代表寒暄。 </FONT><P><FONT size=3>  本月12日,中国各界也在北京隆重举行陈嘉庚诞辰130周年活动。本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自到集美大学为陈嘉庚铜像揭幕。由中国侨联和中共厦门市委联合制作、有关陈嘉庚生平的6集历史文献片,近日也在福建电视台和厦门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 </FONT><P><FONT size=3>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历时一年筹设的“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课程,从本月中旬开始,成为该学院在本学年一年级新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FONT><P><FONT size=3>  陈嘉庚在1874年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17岁南下新加坡创业,成为东南亚屈指可数的实业家,鼎盛时期拥有30多家工厂、100多家商店、商行、1万多亩种植园和数万名员工。 </FONT><P><FONT size=3>  他早年参加同盟会的革命活动,积极发动华侨捐献物质支援中国抵抗日本侵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回到中国定居,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中国侨联主席,被中国已故领导人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61年,陈嘉庚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4 13:53:1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H4>受英文教育
  陈嘉庚后代难传承中国文化 </H4><HR><P>● 李气虹(厦门) <P>  <FONT size=3>已故新加坡华侨领袖陈嘉庚的嫡长孙陈立人坦承,历史时空、语言、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变迁,使得陈嘉庚强烈认同中国的情感,在其后代之间的传承上有困难。 </FONT><P><FONT size=3>  陈立人昨天上午在厦门出席陈嘉庚13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后,回答本报询问时,指出这一点。 </FONT><P><FONT size=3>  作为陈家第三代子孙代表的陈立人说,不少家族成员从1950年代开始进入英校受教育,接受西方文化思想和风俗习惯的熏陶。“转到中国文化这条道路上来走,我觉得他们很多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FONT><P><FONT size=3>  陈立人指出,目前家族中有75%的成员是受英文教育;对他们而言,要了解中国文化,语言首先就是“一条困难的途径”。 </FONT><P><FONT size=3>  加上中国大陆因为政治原因,在“差不多一代人”的时间里发展停顿;当陈嘉庚家族在1980年代中期再到中国旅游时,对当地卫生居住条件显得不适应,觉得中国落伍了,“昔日的辉煌不在了”。 </FONT><P><FONT size=3>家族45人到厦门 </FONT><P><FONT size=3>  陈立人说,由于不在中国生活,当第三代家人向第四代子女讲述中国历史和文化概念时,年轻一代难免会觉得他们唠叨。所幸第一次到中国旅游后,他们还想再去。 </FONT><P><FONT size=3>  在陈嘉庚第七个儿子陈元济(89岁)的率领下,到厦门出席这项活动的家族成员共有45人,最小的第五代成员只有15个月大。 </FONT><P><FONT size=3>  1950年陈嘉庚离开新加坡到中国定居,所以陈立人从没见过祖父,而是从父亲、叔叔和姑姑那里听到他致力教育、消除文盲的事迹。 </FONT><P><FONT size=3>  陈嘉庚一生倾资办学和支援中国的建设事业,并没给子孙留下多少资产。陈家后代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高科技、广告、建筑、航空、医药界的专业人士。 </FONT><P><FONT size=3>  陈立人从公教中学毕业后,赴美国攻读室内设计。由于专业上对艺术比较敏感,他对土生华人的风俗、穿着和色彩艺术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虽然不是来自土生华人家庭,新加坡土生华人协会仍然邀请他成为会员,以示对他在土生华人文化的研究和收藏的肯定。 </FONT><P><FONT size=3>  由陈嘉庚在1956年倡议创办的华侨博物院,昨天也举行45周年大会。陈立人代表家族演讲时说,中国中央和福建省政府多次邀请陈嘉庚家族前往参观访问,并给予热情的礼遇。 </FONT><P><FONT size=3>  “我们明白这一切都源于陈嘉庚这一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创下的不朽业绩。诚然,祖父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作为他的后裔和亲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尽力为他的事业奉献微薄的力量。” </FONT><P><FONT size=3>  陈嘉庚家族成员先后向位于厦门的华侨博物院,捐赠了三百多件(套)实物和文物,包括陈嘉庚用过的铁床、土生华人的生活用品。他们也联络陈文确、陈六使家族捐献成套的橡胶制作工具等。 </FONT><P><FONT size=3>  陈立人这样形容自己在华侨博物院推介绍土生华人文化的努力:“这里等于是我的第二个家。”</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