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2545|回复: 1

傳統醫院 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10-2006 12:17: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enter><font size="6"><b>傳統醫院</b></font>
                <br/></center><p>媽媽的同事們來醫院看我時﹐有一個男同事問媽媽和爸爸﹐為甚麼我們選擇竹腳產科醫院﹖媽媽和爸爸還沒有開口﹐他就自言自語地作答﹕“哦﹗是傳統醫院﹗” </p><p>媽媽當初由公司的醫生推薦去看產科醫生時﹐陳醫生是在鷹閣醫院的﹐過後爸爸也去鷹閣醫院上課﹐學習如何在媽媽生產時﹐在產房幫忙媽媽“助產”﹐他說上課時﹐那些丈夫們一聽到要幫忙喊“PUSH﹗PUSH﹗PUSH﹗(推﹗推﹗推﹗)” 大家都大笑起來﹐護士說現在笑﹐到時甚麼都忘記了﹐怎麼幫忙“助產”﹖有一個丈夫問可以帶錄像機進產房拍攝嗎﹖護士說可以﹐不過到時暈倒了﹐大家忙著照顧產婦﹐沒有人有時間理會他的。 </p><p>大約過了五﹑六個月﹐有一天﹐陳醫生說﹐他就要離開鷹閣醫院﹐轉到竹腳醫院了﹐他可以介紹別的醫生﹐在鷹閣醫院繼續照顧媽媽﹐媽媽和爸爸商量之後﹐決定要跟隨陳醫生到竹腳醫院﹐在竹腳醫院生產。 </p><p>其實﹐爸爸是在竹腳醫院出生的﹐媽媽也是在竹腳醫院出生的﹐媽媽和爸爸出生的那~頭﹐竹腳醫院可以算是一間平民醫院。但是﹐在我要出生的那個年頭﹐許多人喜歡選擇其他的醫院﹐以顯示自己不是一般平民﹐當然﹐就是家道富有啦﹗ </p><p>有人曾經在爸爸面前誇口﹐說生一個孩子要用上整萬元﹐爸爸知道那是在“貴族”醫院的費用啦﹗爸爸從來不喜歡與人爭論甚麼﹐他腳踏實地的﹐覺得在竹腳醫院生產﹐沒有甚麼丟臉的﹗其實﹐爸爸說費用比貴族醫院差不了多少﹗ </p><p>爸爸十分自豪的﹐因為他讓媽媽辭職在家﹐生產之前就先休養﹐生產之後媽媽專心照顧孩子﹐不用早出晚歸的工作﹐不用在勞累一天之後﹐還要在孩子身上操勞。 </p><p>雖然在竹腳醫院的費用也很多﹐但是﹐爸爸十分滿意﹐那是他出生時的醫院﹐那是傳統醫院﹐爸爸看重的是人的美德﹐而不是人的家道﹗ </p><p><u><font color="#0000ff"></font></u><a><p></p><hr/><font size="-1">寫於二零零四年五月十六日 </font></a></p><p></p><hr/><font size="-1">寫於二零零四年五月十六日 </font>
发表于 4-10-2006 12:20: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center><font class="p1" color="#f8008b" size="5"><strong>每13分钟接生一个婴儿<br/>竹脚医院当年“辉煌” 载入妇产科发展史</strong></font>
                <p></p></center><p>  每13分钟就要接生一个新生婴:接生妇这边厢才刚为呱呱落地的婴儿剪好脐带,那边厢马上又要为产妇催生。 </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1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table width="280" bgcolor="#e8dce8"><tbody><tr><td><img height="200" alt="" hspace="2" src="http://woman.zaobao.com/images2/woman221102.jpg" width="280" vspace="2"/><br/><font color="#800080" size="-1">一间病房,数十个待产或在休养的已产妇。这就是竹脚妇幼医院当年的情景。</font>
                                                                        </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p><p>  现代产妇或许难以想像自己在这样的产房迎接新生命,但一人挨着另一人待产生产的情景,却确实曾经是本地医院产房的现实写照,而且就出现在著名妇产专科——竹脚妇幼医院。 </p><p>  事实上,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该医院甚至还是世界上最大且最繁忙的妇产科医院。1975年版本的世界健力士记录显示,在1966年的巅峰期,该医院全年共迎接了3万9856条小生命。换言之,平均每天有109个新生婴在竹脚妇幼医院诞生。 </p><p>  新加坡妇产科协会为庆祝成立30周年,特地撰写了一本追述本地妇产科发展史的纪念册(The History of Obstetrics &amp; Gynaecology in Singapore),而这本长达736页、足足有2.5公斤重的“结晶”,昨晚在丽嘉登酒店举行的晚宴上,分发给了出席的嘉宾。卫生部政务部长巴拉吉医生是晚宴嘉宾。 </p><p>  过去几十年,竹脚妇幼医院是上百万新加坡人的共同出生地。妇产科协会会长陈国贤医生昨天在受访时透露,有鉴于该医院对许多新加坡人的独特历史意义,它那位于翰莎路的旧址已经获文物局选为历史古迹,当局准备在近期内为该地标设立历史标志。 </p><p>  这家成立于1924年的公共妇产科医院,当年是许多经济拮据产妇寻求免费接生服务的地方。而在本地有“妇产科之父”美称的已故总统薛尔思教授,就在这个地方付出了不少辛劳,经常为工作彻夜不归,把医院当做自己第二个“家”。 </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10" align="right" border="0"><tbody><tr><td><table width="280" bgcolor="#e8dce8"><tbody><tr><td><img height="200" alt="" hspace="2" src="http://woman.zaobao.com/images2/woman221102a.jpg" width="280" vspace="2"/><br/><font color="#800080" size="-1">在其巅峰期,竹脚妇幼医院平均每天有109个新生婴儿诞生。</font>
                                                                        </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p><p>  也就因为有像薛尔思总统这样为病人鞠躬尽瘁的妇产科医生在默默耕耘,才能使这原本简陋的医院能保持一定水准的医疗服务。该医院的孕产妇死亡率,从1932年的每10万人有750人难产而死,降低到1987年每10万人只有7人。 </p><p>  也是竹脚妇幼医院妇产专科顾问的陈国贤医生指出,在1983年,该医院还因接生亚洲第一名人工受孕的婴儿,而获得国际医学界的认同。 </p><p>  妇产科协会共印制了1000本纪念册,不过却不会公开发售。花了整一年时间编撰这些历史资料的陈国贤说,他们将把纪念册免费分发给医学和公共图书馆,有关的公共机构也欢迎向协会索取。 </p><p>  从追溯本地妇产科医院的起源、当年“接生婆”的作业方式,到目前妇产科的最新手术,这本纪念册涵盖的范围相当全面。陈国贤说:“希望这些资料能让医学系学生或是其他对这课题有兴趣的人,对妇产科发展史有更全面的了解。” </p><p>  早报中英对照 </p><p>  人工受孕:in vitro fertilization,简称IVF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