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884|回复: 1

[转帖]“淡马锡模式”的中国隐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8-2007 01:20: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face="Verdana"><p><font face="Verdana" size="5">“淡马锡模式”的中国隐忧</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自设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传闻开始,这家还在筹备当中的公司就被媒体冠以“中国淡马锡”的称号。</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淡马锡是新加坡著名的国有控股公司之一,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治理模式成为许多国家争相效仿的对象。“淡马锡模式”在国企改制的浪潮中曾被广泛谈起,在淡马锡先后购得民生银行4.6%的股权和中国建设银行5.1%的股权后,人们逐渐见识到它的积极投资策略。</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然而也有舆论认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应该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时,“淡马锡”模式的借鉴意义何在呢?</font></p><p><strong><font face="细明体" size="2">独特的淡马锡</font></strong></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成立于1974年的淡马锡,隶属于新加坡财政部,是新加坡的国有投资机构。资料显示,淡马锡主要在通讯传媒、金融服务、交通物流、能源等重要行业投资,投资额达1030亿新元,约等于5000多亿元人民币,控股和参股40多家企业,包括掌控新加坡电信、星展银行、新加坡港务等重要企业。</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有国外媒体曾估算,淡马锡所投资企业的股票市值占到整个新加坡市场的47%,31年以来,淡马锡的年均投资回报达到18%。</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淡马锡虽然是政府控股,却完全按市场方式经营。淡马锡对子公司的管理按照《公司法》和一般商业公司的模式派出股东,通过下属公司的董事会对公司的运作进行监管。淡马锡旗下公司董事会的构成,基本上是政府公务员与民间企业家各一半,公务员代表政府出资的利益,更多考虑国家宏观的公正因素;民间企业界人士则保证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运营效率。</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作为股东,淡马锡严格按照市场规则监督属下企业,不参与被投资公司的投资、商业和运营决策。这些决策由他们各自的管理团队来制定,并由各自的董事会监管。如果需要股东的批准,他们会向所有的投资者征求意见。至于属下企业集团的投资政策,淡马锡完全交由各自的董事会与专业团队负责,基本上不介入。</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另外,淡马锡并不直接任命所投资的公司管理者,而是由属下公司积极工作,向国际寻求合适的经理人。鼓励所属企业到境外聘请专业董事与职业经理人是淡马锡的重要政策。</font></p></font><font face="细明体" size="2">另外,淡马锡并不直接任命所投资的公司管理者,而是由属下公司积极工作,向国际寻求合适的经理人。鼓励所属企业到境外聘请专业董事与职业经理人是淡马锡的重要政策。</font><p><strong><font face="细明体" size="2">“两把钥匙”制度</font></strong></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新加坡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部分,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淡马锡负责。淡马锡原本负责对新加坡国有企业进行控股管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淡马锡利用外汇储备投资于国际金融和高科技产业,就对外汇储备积极管理而言,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新加坡财政部。</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认为,淡马锡在控制风险方面具有三个特征:公司高层直接介入风险控制;强调降低不同的投资战略之间的风险相关性;重视资产配置和风险评估。</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其中对于财务风险,淡马锡责成风险控制部门每个月对集团全部投资风险评估一次,对其所属基金管理公司每日进行评估。运营风险的控制,主要由内部审计和内部法律部门完成。内部审计部门每18个月对公司各个部门轮回审计一次,法律部门则对集团各个部门的守规情况进行监督、监察。</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外汇储备是国家的战略储备,对外汇储备的管理除了必须遵守《公司法》以及所有适用于公司法律、法规外,新加坡对保护外汇储备不被擅自动用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制度。</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1991年新加坡宪法修正案建立了保护关键资产和外汇储备的“两把钥匙”制度。这一制度规定,总统对政府动用或者减少既有储备的决定拥有否决权,与此相应,包括GIC和淡马锡在内,法定部门、政府企业的董事会成员、主要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也必须得到总统的批准。</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淡马锡的董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对公司经营进行全面指导和监督,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审计、财务风险以及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淡马锡与下属公司相互独立,除非需要大股东批准的事项,集团不干预下属公司的商业运作。总之,无论在GIC还是淡马锡,董事会、经理层、职能部门、外聘经理、独立审计部门之间有明确的责任分工。</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中国难题</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我国外汇储备多层次、多目标的管理,除了需要统一的战略设计,也要处理好体制上的分权与集权的问题。</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何帆认为,新加坡的外汇储备虽然分散于GIC、淡马锡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但是由于新加坡政府特殊的权力结构,可以有效保证外汇储备管理分权基础上的有效集中。特别是参与积极管理的GIC和淡马锡,在新加坡政府首脑的直接掌控之下,既有明确的功能分工又有相互的密切合作,有利于贯彻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战略意图。</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中国政府的结构和权力配置与新加坡不同,特别是与未来外汇储备积极管理有关的政府职能分散于若干不同的部门手中:流动性管理归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储备管理司;对国有大型工商企业的管理,归于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国有金融企业的管理,归于中央汇金公司;大宗物资商品的储备管理则由国家发改委掌控。各个部门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政策,彼此之间目前的政策协调也并不顺畅。</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把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解读为“中国的淡马锡”,这表明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来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对外国企业的股权投资。新加坡能够成为亚洲主要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GIC和淡马锡功不可没。从淡马锡参与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海外上市过程而赚得盘满钵满可以看出,战略投资行业的回报率是非常高的。</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鉴于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独特背景,该公司的投资方向,除高科技产业和能源资源类企业外,借鉴新加坡的经验,中国有必要增加对国外金融机构的投资。</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何帆表示,通过帮助中国企业上市、进入中国本土开展业务等方式,国外金融机构实际上已从中国获得了丰厚的收入,通过加强对国外的金融机构的投资,中国可以借助国外金融机构的管理,更好地分享国内经济增长的红利,而且对中国金融机构下一步对外投资创造条件。</font></p><p><font face="细明体" size="2">但是,何帆认为在该领域也存在一定隐忧:其一,高收益隐藏着高风险,要从战略投资中获益,需要对投资对象的深入了解和未来行情的准确判断,对于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这样的新进入者而言,需要较长时间来熟悉市场和培养挑选企业的眼光;其二,由于具有独特的政府背景,在对发达国家某些战略性行业进行股权投资时必然会遭遇阻力。</font></p>
发表于 27-8-2007 10:49: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