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书香满屋

讨论:中新两地教育体制的差异(小学,中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1-2009 16:20:2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小学的学习时间安排对小孩来说真的很辛苦,一连上2个小时的课后才有半小时的休息,那半小时可能还会被老师留下来做功课,通常母语课要打乱课室进行,有时候老师拖堂,会印象其他课的进度,学生上下来真的很累,是大人都觉得难受,不要说小孩了。而且三年级开始就算读半天,其余放学时间还有可能被老师用来补课或者CCA,新加坡孩子的负担不比国内轻

这是我教书近2年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09 16:40:3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多谢开辟了此话题,从各位妈妈的讨论中受益良多。我没有什么亲身经历,只有点胡思乱想与大家分享。这些东西本应该放在博客之类的地方的,可惜我没那玩意儿,所以就贴这儿了。

如果说新加坡有什么意识形态的话,那就是所谓的meritocracy。在这一点上,就象我党宣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样,新加坡政府不遗余力地在各级教育体制、各种传媒途径中反反复复地灌输。而且做得还真有效率,你问新加坡的学生,新加坡是不有meritocracy,十之八九会深信不疑。我此前因为不大了解新加坡的初等教育,虽然对这个meritocracy的神话不买帐,但也不知问题在何处。各位可能要说了,meritocracy 有什么不好,总比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好吧!而且,新加坡的制度难道不是meritocratic吗?你不见什么都是要考试、什么都是要看成绩的吗?Meritocracy是很好,新加坡也确实是什么都要看文凭、看成绩,但是文凭的获得与成绩的优劣,就全然是个人能力决定的、是个人能力的反映吗?那就且以新加坡的中小学教育来看看,有哪些非个人能力的因素在影响每个学生merit的获得。

首先,学生择校的问题。父母是校友能加分——于是,处于社会上层的家庭,因为父母更可能是好学校出来的,子女也更容易上好学校。住一公里以内机率大——于是好学校与好住宅、高收入又联系在一起,社会上层的家庭又得先机。能到学校做义工的、成为社区领域的又可加分——工薪阶层的家庭,父母都要工作,也难得有什么吹拉弹唱的特长,更难成什么社区领袖,做义工的机会又要少一些。

再看入学之后。新加坡小学的课程安排居然没有个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这实在令人费解,不知其历史缘由何在。偌大个中国原来都可以做到,今日之法国仍然如是,而新加坡这么个弹丸之地,却不搞全国统一?而这对谁有利呢?没有统一的教程,不同档次的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的差异就被放大。因为有了教学大纲,差一点的学校,别的花里忽哨的不会,起码能集中力量把大纲上的那点东西,死记硬背也给它练好了——这就如同在中国,内陆省份搞不来北京上海的那些素质教育,但只要咱们是按同一个教学大纲参加统一考试,分数上称王的反倒是黄冈一中这些学校。

还有一点,正如上面妈妈们说到,各个学校自行其道,很多学的练的可能跟考试并无太大关系。那要想考得好该怎么办?请家教。据我听说的是,新加坡的学生几乎一律是要在课外请家教的。如果学校在入学上还多少有点与家庭收入无关的公平,而在自由市场上请家教,就基本上是一分钱一分货了,对谁有利对谁不利,再明白不过了。所以,我想几乎可以这样说,在正式的学校教育上不管有多少的公平,在升学这一点上,可能反倒是非正式的、完全市场化、由家庭收入决定的家教影响更大。更重要的是,这样造成的教育不公,老百姓还不怪到政府头上——政府搞的是 “meritocracy”,可谁教你没钱请好的家教,让你小孩多得点merit呢?

再有就是学校里的分流,居然从小学就开始,而且搞得如此的不可逆转。我本来觉得在中国学校里一到期末就把考试成绩公布,搞排名,已经对学生很残酷了,但起码现在国内很多地方还在禁止分快慢班。可在新加坡呢,从小学就开始分流;不仅分流,还给小孩贴标签,简直恨不得是盖棺定论、让人再不得翻身。有人说,分班没关系呀,你多努力,把成绩弄好、再考回快班不就是了,这还是meritocracy呀?这就好像是对错过一班快车的人说,没关系,你坐下一班慢车就是,你自己在慢车里使劲快跑呀!快慢班一分,且不说师资及其他资源的分配,光是慢班、坏学生、脑子笨这一大堆标签就可以让小孩子们再无翻身的指望。这一点在梁智强的《小孩不笨》里表现得很好。而这种标签作为一个“self-fulfilling prophecy”——你说我坏,我本来不坏,也慢慢会变坏——的巨大力量,在教育学、社会学方面有汗牛充栋的文献。更有甚者,小学毕业之后居然就分成四年、五年这样两条不可逆转的轨道。在小学时稍微顽皮一点,一不小心,一场考试考砸,竟再无出头之日!而什么样的学生更容易出这些差错呢?父母无暇管教、启蒙教育晚、所生活的社区环境差、家中不以英语为母语,等等——还是跟家庭在社会分层中的位置相关。

所有这些,如果只是为了培养精英,实在说不过去。第一、新加坡社会根本用不了多少精英,莱佛士、华中这两所学校培养培养也就够了。第二、其他这些学校即使是快班也没培养出多少精英来。第三、不分快慢班、更平均地分配教育资源、给更多起步慢、或犯过小错误的学生以机会,培养出精英的机会更多。第四、新加坡如果真想培养更多精英,就不会建国四十年里了,却只有三所本地的大学(香港人口是新加坡的两倍,大学得有二十来所)。新加坡如果真是精英治国,教育学上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些精英不会不知道。但为什么还要搞这一套呢?

从以上种种的罗列,似乎已经可以看出,这样的教育制度似乎是使着劲地要跟成绩不好、家境不好的学生过不去。恨不得把你一捧子打倒,再别爬起来才好。这好像不合情理,为什么对社会的弱者如此残酷、为什么不多给他们些机会呢?

大家往往觉得教育是为了选拔“好”的人到“好”的位置上(所谓“择优录取”者也),但其实,教育也是——或者说更加是——为了安排“不行”的人到“不好”的位置上。所以,教育不光是要制造 “merit”, 更需要制造“demerit”;不光是要制造“成功”,更需要制造“失败”。而且,制造成功很容易,考试考容易点就行了,大家都高兴。但社会容纳不了如此多的“成功”。社会需要失败者,要不然谁来给你炒粿条。但谁都不愿意当失败者,所以,难就难在如何既制造“失败”,又让失败者对社会、对党和政府无话可说,而只能怪自己没本事。

换了这个角度再看新加坡的中小学教育,就发现,其更大的用意是在如何制造驯良、顺服的失败者上。以上说到的种种不合理,都是在致力于让一部分学生被尽快地安排在“失败者”的位置上,且再无翻盘的希望,在十几年的教育经历中,被一次次地说服:你就是不行,谁都别埋怨,安分守已地去炒你的粿条!哦,另外,生活还是有希望的吗,你不是还可以买买Toto吗?说不定哪天就中了。

这样的教育体制是好是坏?这要看对谁说了。对新加坡政府而言,这或许是好的——它维持了社会的稳定,更重要的是,也维持了党和政府的合法性(legitimacy)。对于好学生和他们的家庭来说,看起来也是个好事,起码一步步下来,竞争者越来越少。但对于被安排在“失败者”轨道上的学生和他们的家庭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对比中国的教育制度呢。起码在建国的前四十年里(不包括文革期间),对弱势群体比这肯定是要更公平一些的。但这十几年来,每况愈下。

最后补充一句,尽管有以上的这些批评,新加坡对精英还是重视的、即便是象咱们这号外来的、也没多少真本事的。不过,从新加坡政府要如此致力吸纳外来精英这一点上,亦可看出,其本身的“精英培养”并不成功。光是莱佛士学院里,一届就一百多号国内来的学生,而且还拿全奖、毕业之后去留随意。如果他自己的中小学能成功地培养足够的“精英”,凭什么要把这些机会给中国学生呀?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09 16:45:2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里的学生动不动就放假,一年的假期加起来,
3月1周,
6月4周,
9月1周,
年底6--8周.
加起来有12周----- ...
zch111 发表于 2-11-2009 14:27


还忘了这一点:放假多也是有利于家境好的学生。家境好的学生在假期不仅有人监督学习,还可以花钱参加各种学习班、兴趣课,以及出去见世面。而家境不好的呢,帮父母在咖啡店里端盘子!这一点上也有很多研究证实:学生成绩的差异其实主要是在假期拉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09 16:46:4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美国,越是好的私立学校,假期越长。为什么?跟素质教育关系不大,而是让家庭背景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制造失败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09 18:29:3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真烦人 于 2-11-2009 18:39 编辑
金花妈推荐的那本书我也看过。那27位留学生都是在名校念书的。
进入中学名校,无论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非常 ...
legilimens 发表于 2-11-2009 13:58

其实国内的情况不同吗?在国内如果孩子不思进取,家长也同样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而且有时付出了,孩子上完了大学,没有背景一样还是找不到好工作。我国内的亲友中就有这种情况的,孩子不开窍,整天赔太子读书外,还得时不时给老师进贡,不然老师要么忽略孩子、要么给孩子穿小鞋。至少在新加坡,老师不功利,孩子如果功课不好,还可以去读个poly出来,找工作不是个问题。
另外,我不觉得新加坡的家长选名校是为了学校的升学率(在中国这一般是定率,比如黄岗一中这样的学校),许多新加坡的家长选名校是因为名校注重的教育方式、家长认同学校的所要教导的价值观。特别是在小学入学时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09 18:37:5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开辟了此话题,从各位妈妈的讨论中受益良多。我没有什么亲身经历,只有点胡思乱想与大家分享。这些东西 ...
laksa 发表于 2-11-2009 16:40

社会的不公平哪都有啊,不能只说是新加坡吧,中国、美国哪里都是。炒棵条的人你也不能说他就是失败者,因为成功与失败的定义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不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09 20:59:4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国内的情况不同吗?在国内如果孩子不思进取,家长也同样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而且有时付出了,孩子上 ...
真烦人 发表于 2-11-2009 18:29



国内的淘汰大抵从初中毕业开始,考不上好高中就没希望上大学。小时候没有好好念,到初中翻然醒悟还来得及,而很多懂事晚的孩子也的确是从小学毕业前后开始积极上进的。
新加坡的淘汰从小学开始,在孩子还不太懂事的时候就开始贴标签。

我同意laksa的看法,新加坡的教育除了挑出一部分精英外,对其他孩子所做的就是贴标签,让他们从小就相信自己不行,让他们安于现状,接受自己不行的事实,不做非分之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09 21:53:3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laksa好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9 09:04:2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laksa写得真不错。在新加坡,穷人家的孩子是比较难读好书,因为没有钱请家教。
那为什么要请家教呢?因为学校的老师不好好教。
那为什么学校的老师不好好教?因为一个老师教太多班。
为什么一个老师教那么多班,不能多请几个老师呢?大家想想,不是很明确吗?$$$$$$$$$$$$$

至于分流问题,社会是需要不同人分担不同的工作,分流是必然的,但是在哪个阶段分流很重要,有必要小学里中学里就开始分班吗?中小学可都是基础教育啊!有些小孩开窍晚,有些小孩开窍早, 难道开窍晚的孩子就要被剥夺一些学习的机会吗? 开窍晚的男孩子在这个教育体系中不是非常弱势吗?

还有课外活动,那是个非常好的东西,培养孩子学习以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许多学生在一起完成一件工作的能力......所有的想法都很好。每个老师都带课外活动组,还有不同的比赛活动,老师因此在课外活动上花的心思更多,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老师不能兼顾,也不是老师的错,就是一个客观的现实。

其实教育的初衷是好的,结果却不好,就是执行的时候有问题。好像蒙氏教育,多好的东西啊,可是不是每个蒙氏学校都好,因为这东西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否则效果相反。

一会儿说说他们教学安排上的一些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9 09:28:2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止是新加坡分流,德国也早早分流。分读书的和工艺的(就是技术工人)。而且分流了就定前途了,不能再被分回了。不同的是他们做技术工人的薪水也很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